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發布的《世界聽力報告》顯示,聽力損失目前影響著全球逾15億人,未來30年,聽力受損者的數量可能會增加1.5倍以上。伴隨我國人口老齡化,老年性聽力損失人數隨之增長,老娛樂噪聲給青少年人群聽力帶來的危害也值得高度關注。
與此同時,我國的聽力受損者干預率極低。我國老年患者的助聽器驗配率小于5%,而在德國、英國、法國等歐洲發達國家,助聽器驗配率高達40%。其中,既有公眾對聽力保護不夠了解的原因,也有助聽器不好用、買不起等因素。
4月26日,國產品牌玖益醫療科技在京發布真藍牙智能助聽器,帶來了助聽器的國產解決方案。據介紹,目前市場上主流助聽器的藍牙功能,實際是在助聽模式(DSP芯片)和藍牙模式(BT芯片)間切換,當使用藍牙功能時,并不經過DSP芯片,導致藍牙傳輸當聲音沒有經過助聽增益處理,實際藍牙模式下就變成普通藍牙耳機。
【資料圖】
玖益助聽器通過獨創的“三芯系統架構”,有效保證DSP與藍牙的實時在線,無論聲音來自外部環境還是藍牙信號,都會經過DSP進行助聽增益處理,用戶一直能聽到經過增益優化的聲音,聆聽更清晰、更健康。
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龔樹生表示,“目前,我國需要幫助的聽力殘疾人群數量非常龐大,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會有更多的老年人加入聽力障礙的人群行列,怎樣能夠讓他們買得起、用得好助聽器,這是我們的共同心愿,尤其是老年聽障人群的共同心愿。”
據了解,玖益助聽創始人兼CEO章調占在音頻領域內深耕多年,帶領創新團隊懷揣打造“用得好,買得起,高貴不貴”的中國原創助聽器的目標,推出了這款目前國內質量高、效果好、相對價格比較低廉的助聽產品。
“中國助聽市場有六七十億的銷售額,但是其中90%以上都是國外品牌的助聽器”,章調占希望在未來的3-5年,把中國能夠佩戴助聽器的比例提升15%-20%,為中國助聽市場做出應有的貢獻。
現場,玖益先進助聽技術實驗室正式成立,實驗室負責人張志平介紹,實驗室成立的初衷是提升國產助聽器的核心技術水平,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攻克被發達國家“卡脖子”的技術難題。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涵蓋助聽器及助聽芯片技術研究,智能助聽驗配技術研究,聽力疾病預防與聽力改善以及中國聽力健康狀況社會調查等。
他介紹說,實驗室現有研究及技術人員20余名,已研發和在研發共四款助聽器產品,已獲得國家二類醫療注冊證、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同時還獲得國家專利授權10余項。
據悉,本次發布的玖益助聽器從藍牙芯片、助聽芯片、AI芯片的“一機三芯”,到助聽算法、操作系統、智能驗配APP軟件開發,產品結構和外觀設計,全部實現了自主創新。
現場還啟動了“玖益愛耳公益計劃”,該計劃由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與玖益醫療科技共同發起,旨在推動聽力健康的科普、宣傳,為聽障人士提供就業幫扶、助聽幫扶。
相關研究證明,聽力每下降10分貝,認知能力可能早衰4年,大家要避免各種有害因素對聽覺的損害如藥物、爆音、噪音等,一旦發現有聽力問題,要盡早進行治療康復,阻止聽力損失進一步加重。(光明網記者 戰釗)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一季度香港證券市場表現強韌穩健 港交所業績達歷史次高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