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建成廣東省河源市和平、連平、紫金、龍川4個農技服務驛站以來,廣東省農科院河源分院圍繞農技驛站“科技創新、技術集成、生態環保、推廣示范、培訓孵化、指導服務” 六大功能和“促進產業發展的推進器”,涉農科研院校、51 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專家與科技特派員在基層的工作站,農村電商網紅的孵化器,農民群眾尋求技術支撐的服務臺”四個定位,精準服務河源農業生產。創新驛站與河源分院、特派員之家和博士工作站融合,提升外延服務功能,從廣度和深度服務河源農業生產。
截至目前,河源分院已舉辦農業生產技能培訓30余次,現場培訓人數達1500余人,累計線上觀看達3萬人次。推廣種養、加工等技術30多項,技術惠及種植面積超過40萬畝,推動當地種養產業健康發展。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展現了農技推廣服務驛站在全面實現鄉村振興中的平臺作用。
積極參與,建成規范優質農技推廣服務驛站
(資料圖)
受市農業農村局邀請,河源分院積極參與了和平、連平、紫金和龍川4個農技驛站建設工作,并組織5位省農科院專家進駐驛站和示范基地,為農技驛站全面建成提供技術支撐。
經過不懈努力,建成了具有“六大功能”和“四個定位”的農技推廣服務驛站。為加快推進新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發揮“一主多元”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作用,為河源農業科技服務提供新型平臺和載體。
堅持把準農戶“需求”,精準服務“應求”
兩年來,河源分院深入調研河源農業生產需求,為實施驛站服務提供依據。
河源分院通過走訪省市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以及有需求的種養戶和市縣農業農村局領導以及科、股部門,共征求200多家龍頭企業意見,收到56家企業反饋意見75條,經綜合比對梳理,收集到廣東省農科院近幾年在河源種植的品種44個,落地技術28項。技術需求共20項,其中品種選育攻關3項、種植管理技術需求2項、養殖管理技術需求2項、產品精深加工技術需求8項、土壤改良技術需求3項、 其他技術需求2項。
河源分院根據需求,精準服務,幫助解決生產需求問題,取得良好效果,先后舉辦龜鱉健康養殖技術、獼猴桃栽培技術和獼猴桃冬種管理與修剪技術,茶葉加工及品質提升以及茶葉健康功效,鷹嘴蜜桃果園建設、秋冬管理和特色水果(貢柑)綠色防控技術,澳洲淡水龍蝦苗種繁育及池塘養殖技術和柑橘黃龍病的診斷與防控技術。
截至目前,已舉辦農業生產技能培訓30余次,現場培訓人數達1500余人,累計線上觀看達3萬人次。推廣種養、加工等技術30多項,技術惠及種植面積超過40萬畝,推動當地種養產業健康發展。
堅持“院-站-家-站”融合,提升驛站外延服務功能
借助“院-站-家-站” 融合力,節約了工作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益。河源分院、農技推廣服務驛站、科技特派員之家、博士工作站“院-站-家-站”。河源分院通過融合,既節約工作成本,又擴大和豐富工作內容,提升了工作效益。
兩年來,河源分院以科技支撐18個省級產業園,圍繞“優質水稻、高山油茶、客家茶葉、特色水果、綠色蔬菜、嶺南藥材、生態畜禽、健康水產”八大產業,開展精準服務,大力推介品種、技術下沉,溝通協調對接100多位專家服務河源100多家企業,幫助企業挖潛紓困,提質增效,建立了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產學研合作基地、試驗示范推廣基地、專家工作站等基地與平臺20多個,助力河源農業產業集聚發展。重點解決了因非洲豬瘟帶來的嚴重威脅問題,精準支撐水稻產業,助力河源市政府把穩握牢“方向盤”。
借助融合力開展大型科技活動,極大地提升推廣農科院主推技術和主導品種力度。如協調市、縣、鎮農業、科教和企業力量,參與河源市及源城區豐收節以及春耕大型科技活動,在豐收節和春耕大會上,累計派發技術資料2000多冊,免費提供蔬菜種子、肥料品種等1000多份。極大地提升了廣東省農科院適合河源的技術和品種深度推廣。
借助融合力,發揮廣東省農科院、市、縣、鎮四級農技專家聯動機制,有效防控生產上突發問題和解決冬季閑置農田問題。例如,今年及時幫助東源縣柳城鎮圍星村防控今年晚稻突發細菌性條斑病問題,確保該村1000多畝晚稻穩產增產。主動與村委會結親,共建“冬種示范基地”,提供冬種油菜和蘿卜種子,種植了400畝油菜和300畝蘿卜。
堅持與宣傳相結合,謳歌“農科人”博愛精神
河源分院在實施“農技推廣服務驛站”提供科技服務的同時,堅持擦亮廣東省農科院品種、技術、優質服務“三大品牌”,謳歌“農科人”博愛精神。
河源分院不遺余力宣傳農科院“6優勢”:一是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均占全省七成左右,全國同行綜合考評名列第一;二是擁有600多名專家、500多位博士和多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三是擁有3個功能性產業園和廣東省動物疫病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總站;四是為防控廣東突發重大疫情,穩定廣東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五是2021年和2022年全省涉農大會均在省農科院召開;六是自帶干糧到河源服務。
在科技服務中,河源分院主動聯系省、地級媒體跟蹤報道。其中,南方十報道15篇,地方媒體、電視新聞報道16篇(次)。通過廣泛宣傳,廣東省農科院不僅是“品種院、技術院、優質服務院”,更是河源種養戶的“保障院和救星院”。(羅忠)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