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我在現場】
天津市農作物種質資源庫的實驗室里,碼滿了盛著各色種子的透明玻璃罐。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員有的在清選種子,有的在測量重量,有的做著發芽實驗。
“我們正在對六瓣紅大蒜和燈籠紅玉米的種子進行‘體檢’。”工作人員王璐介紹,“之后,經過干燥、封裝,就把它們保存在種質資源庫里了。”
“種質?和種子有什么不同?”記者問。
“簡單說,種質=種子+遺傳信息。”王璐解釋,“過去,種質資源分散在育種機構、農民或企業手中,有不少面臨遺失風險。比如,今天做‘體檢’的種子雖然口感很好,但產量不高,很可能被棄種。把它們妥善保存起來,可以開展基因研究,為選育‘好吃又高產’的新品種打下基礎。”
說話間,王璐打開一扇厚重的門,一股冷氣撲面而來。王璐解釋:“這里是農作物種子的‘休眠艙’。在零下18攝氏度的長期庫里,種子可保存10年。目前,這里已保存了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年代的4.7萬余份種質資源!”
(記者 劉茜 陳建強)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
2023年05月10日
2023年05月10日
2023年05月10日
2023年05月10日
2023年05月10日
2023年05月10日
2023年05月10日
2023年05月10日
2023年05月10日
2023年05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