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美國科學家首次培育出對牛病毒性腹瀉病毒(BVDV)具有抗性的基因編輯小牛,小牛對病毒的易感性顯著降低,并且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副作用。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Nexus》上。
BVDV是影響全球牛群健康的最重要病毒之一,自1940年代首次被發現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對其展開研究。這種病毒不會影響人類,但在牛群中具有高度傳染性。
BVDV對懷孕的奶牛來說可能是災難性的,因為它可以感染發育中的小牛,導致自然流產和低出生率。一些受感染的小牛存活到出生并終生感染,再將大量病毒傳播給其他牛。盡管已有疫苗可用,但控制傳播依然是一個難題。
在過去的20年里,科學家發現了導致奶牛感染的主要細胞受體(CD46)以及病毒與該受體結合的區域。研究人員在最新研究中修改了病毒結合位點以阻止感染。
參與該項目的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局肉類動物研究中心科學家表示,新研究的目標是使用基因編輯技術稍微改變CD46,這樣它就不會與病毒結合,但仍會保留其所有正常的功能。
科學家們在細胞培養中看到有希望的結果后,使用CRISPR/Cas9系統編輯了牛皮膚細胞,在CD46受體中交換了6個氨基酸,培育出攜帶改變基因的胚胎。這些胚胎被移植到代孕奶牛體內,以測試這種方法是否也能減少活體動物的病毒感染。
第一頭CD46基因編輯小牛“金格”已于2021年7月19日健康出生。小牛被觀察了幾個月,然后用病毒進行“攻擊”以確定它是否會被感染。它與另一頭感染BVDV的小牛一起生活了一個星期,這頭小牛出生時就會傳播病毒。金格的細胞對BVDV的易感性顯著降低,且沒有觀察到不良健康影響。
BVDV并非罕見病毒,只要養牛業發達的國家它均有流行,病毒性腹瀉甚至已成為美國牛場中的主要傳染病。如今這項概念驗證研究,證明了通過基因魔剪顯著降低相關疾病負擔完全可行。鑒于BVDV感染也會引發其他細菌性疾病,因此這一成果還能減少養牛業中抗菌素和抗生素的使用,為人們提供更安全健康的乳制品或肉制品。但下一步,科學家們還要繼續密切觀察小牛金格在生產和撫養后代方面的能力。(記者張夢然)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