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結果顯示,中國脊椎動物受威脅狀況的惡化趨勢有所減緩_關注

        中國新聞網 2023-05-22 16:46:13


        (資料圖片)

        中新社昆明5月22日電 (記者 阮煜琳繆超)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副院長張濤22日在昆明舉行的2023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上表示,評估結果顯示,中國的野生植物健康狀況有所改善,脊椎動物受威脅狀況的惡化趨勢有所減緩,部分物種瀕危狀況持續向好,但是生物多樣性下降的整體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轉。

        當日活動上,中國生態環境部、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2020)》。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是國際上最廣泛接受和使用的評價物種滅絕風險系統。2013年和2015年,中國生態環境部聯合中國科學院分別發布了《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這些名錄對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濤說,隨著生物多樣性調查和監測力度不斷加大、科學研究不斷深入,中國高等植物和脊椎動物的分類、系統進化和保護等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大量新的物種、新的分類階元和新紀錄被相繼報道。因此,生態環境部和中國科學院于2020年再次聯合開展了紅色名錄的更新評估,最終形成此次發布更新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的規劃和制定提供科學依據,為開展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提供數據基礎,為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創造必要條件。

        張濤表示,與上一次評估工作相比,本次評估有三個特點。一是評估的物種數量有較大增加。本次評估涵蓋了高等植物39330種,較上一次增加4880種;脊椎動物4767種,較上一次增加410種。二是物種基礎資料得到了極大豐富。本次評估中,有595種高等植物和157種脊椎動物因相關數據得到補充,其瀕危等級獲得了更新評定。三是進一步明確了中國受威脅物種的變化情況。評估結果顯示,中國的野生植物健康狀況有所改善,脊椎動物受威脅狀況的惡化趨勢有所減緩,部分物種瀕危狀況持續向好,但是生物多樣性下降的整體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轉,需要各方繼續共同努力。(完)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