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有了“環保天眼” “大渝治水”系統賦能水環境治理

        中國新聞網 2023-05-29 17:43:12

        圖為工作人員通過手機APP查詢蒲河的環境情況。 梁欽卿 攝

        中新網重慶5月29日電(梁欽卿)一大早,在重慶市萬盛經開區的蒲河岸邊,已有居民在親水步道上悠閑遛狗;岸邊樹木郁郁蔥蔥,透過樹葉間的縫隙,偶有飛鳥掠過上空……


        (資料圖片)

        蒲河又名孝子河,是長江二級支流。“過去,蒲河沿岸許多農業、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底淤泥沉積,水質惡化。”萬盛經開區生態環境局污染防治科科長羅在波29日告訴記者,近年來,得益于“大渝治水”水環境管理大數據系統的有效運用,“我小時候的那條清澈、干凈的河流又回來了”。

        目前,重慶市已上線運行入河排污口“掌上”APP,完善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相關功能,集成高精度衛星影像、水系分布圖、河道名錄、國控斷面位置關系圖等信息,實現數據自動導入、自動關聯、自動填報,為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提供了技術支撐。

        圖為蒲河優美的景色。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就在今年2月份,蒲河斷面發現了高錳酸鹽指數超標,手機APP立即給我推送了該情況。”羅在波介紹,在掌握該情況后,通過APP進行實時數據查詢、污染源搜索以及篩選特征因子等手段精準溯源,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前后不到24小時。“在沒有‘大渝治水’大數據系統前,解決這一問題至少需要幾天甚至更長時間。”他說。

        據了解,“大渝治水”系統全面整合了地表水、飲用水、各類污染源等基礎數據,具備數據查詢、視頻監控、分析溯源、問題交辦等功能,為水污染系統治理、科學治理、精準治理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基層“數智”治水新格局初步形成。

        重慶市生態環境大數據應用中心技術室主任劉曉介紹,重慶市“大渝治水”水環境管理大數據系統綜合運用物聯網、視頻監控、衛星遙感、無人機航飛等技術,初步建立“空—天—地”一體化的數字水生態智能感知網,形成“環保天眼”,實現智能監控河流達120條。同時,該系統運用AI圖像識別,能全天候自動抓取斷面周邊1公里至3公里河面垃圾等問題,并利用熱成像技術發現肉眼分辨不了的問題。

        圖為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展示“大渝治水”水環境管理大數據系統。 梁欽卿 攝

        劉曉表示,“大渝治水”系統將重慶市劃分為2萬多個集水區,從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水污染、水監管等多個方面刻畫流域特征,用4.7億條數據開展流域“畫像”,并建立“斷面-河段-集水區-污染源”之間的關聯關系,計算流域污染貢獻,開展精準溯源,平均提高溯源精度80%。

        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4月,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保持為Ⅱ類,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8.6%、高于國家考核目標1.3個百分點,切實守護好一江清水向東流。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副處長盧利表示,下一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將進一步深化“大渝治水”大數據應用系統建設,形成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的數字化協同治理體系,全力打造具有重慶辨識度的水環境高效能治理新范式。(完)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