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夏收時節,正值秸稈禁燒的關鍵期,也是范縣王樓鎮孫劉黃農村生物質收儲中心最忙碌的時候。近日,筆者來到中心,只見一處臨路的大院內,各種秸稈堆積如山,裝載機、粉碎機不停運轉,農用三輪車、運輸車來往穿梭,一派繁忙的景象。
“按說現在是禁燒工作最關鍵的時期,可是你到地里、路上去看看,幾乎找不到誰會燒秸稈了?!边\送秸稈的孫紀生大爺說。方法變了,觀念也變了。從堵到疏,從無人問津到爭相利用的“寶貝”,秸稈還是那個秸稈,換了一種利用途徑,效果大不同。不光破解了秸稈焚燒難題,還美化了村莊居住環境,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這就是范縣王樓鎮的創新蛻變之路。
據了解,王樓鎮現有耕地2.6萬畝、林地6500畝,每年可產生秸稈、雜草等生物質7.5萬噸。以往,除大部分秸稈粉碎還田、用作飼料外,其余零散秸稈和雜草、樹葉等多散落在田間地頭、路邊溝渠,成了令人頭痛的焚燒隱患。為此,每年夏季、秋冬季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用于禁燒防火和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今年以來,王樓鎮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向市場找路子,探索了“能種則種、能食則食、能收盡收”的組織機制、利用模式,把荒地變綠洲、變廢物為寶貝,實現了一宅變“四園”,建立了收、儲、用一體的綜合利用體系,破解了禁燒難題,轉變了群眾思想,融洽了干群關系,促進了鄉村治理。
在收上下足功夫,要“能收盡收”。王樓鎮成立了2支專業收集隊,目前已清運各類生物質120車次、100余噸。孫劉黃農村生物質收儲中心為鎮級收儲中心,每年可收儲秸稈、雜草1.5萬噸。以2公里為半徑,該中心周邊(西李莊村、葉莊村、李康店村、宋海村)還建有容量1000噸的村級中轉站4個,以便于就近收儲轉運落葉、雜草,并完成壓縮、打捆等初加工?!拔野匆唤镆幻X面對群眾進行收儲,政府按一斤秸稈6分錢、一斤雜草4分錢給我發補貼。”該中心負責人孫鐵山介紹到,“我們中心能夠輻射周邊2萬畝農田,每年能為群眾增加收入300萬元?!?/p>
在用上廣開渠道,要“能食則食”。王樓鎮堅持多渠道開發利用、多形式綠色循環。依托健民牧業打造鎮級青貯中心,建設青貯池2個,配備鏟車等設備6臺,每年可產飼料1.2萬噸,可滿足1200頭牛一年的秸稈消耗量。在普惠源農業園區和惠盈肉鴨養殖基地,建設2個標準化有機肥漚制池,每年漚制有機肥9000余噸,可使4000畝土地直接受益。對于林下、道路兩側、空閑地等易生長落葉、雜草的區域,開展牧草、油菜花、菊花等替代種植,比如:把鎮域內10.1公里高速、國道兩側綠化帶分包給了19個養殖戶,不僅實現空閑地有人管,又開了“荒”、變了“錢”。
發揮主人翁意識,把一宅變“四園”。走進王樓鎮魯莊村,但見房前屋后都是籬笆小墻,里面有的種著花、有的種著果樹、有的種著蔬菜,還有的連著青石小路,掩映間宛若進入游園。這是王樓鎮堅持“能種則種”,推進村莊整治,從源頭上減少農村生物質產生的一個縮影。針對長期廢棄宅院、村頭荒、邊角地、坑塘等,王樓鎮鼓勵群眾承包發展果園、蔬菜經濟。目前,全鎮1240處廢舊庭院、467畝邊角地全部承包到人,新增種植面積580畝、可利用坑塘550畝。其中280畝魚塘可增加村集體收入30萬元。持續開展星級文明戶、最美庭院等評選,并將其量化成生物質價值積分,目前已累計發放積分卡4萬,可兌換價值1.2萬元商品,充分調動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羅軍 范文勇)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短視頻時代,孩子應與網絡保持什么樣的距離-世界播資訊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