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最古老恒星遺跡被發現,竟是“意外之喜”?

        光明網-科普中國 2023-06-09 09:43:26


        【資料圖】

        北京時間6月7日17:00,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趙剛研究員帶領的國際團隊的一項重要成果:率先在銀暈恒星中發現了源自于一顆質量高達260倍太陽質量的第一代超大質量恒星的化學遺跡,證明了這類宇宙中最古老恒星的存在,也刷新了人們對第一代恒星質量分布的認知。

        第一代恒星給宇宙帶來第一縷曙光,是終結黑暗時代的起始點,主導著早期宇宙化學增豐過程和演化歷史。理論預言第一代恒星的壽命極短,只存在于高紅移的宇宙之中,因此直接觀測到第一代恒星的難度極大。長期以來,銀河系考古領域一直致力于通過貧金屬星來研究第一代恒星,部分極貧金屬星(金屬含量低于太陽的百分之一)可能誕生于第一代恒星終結時形成的氣體云,其化學豐度完整保留了第一代恒星演化產物的特征,從而使我們能夠利用這些“活化石”揭示第一代恒星的演化歷史。

        理論研究表明第一代恒星的質量可以達到太陽質量的數百倍,但人們一直未能從觀測上發現相關證據。此次,我國天文學家的研究從觀測上證實了第一代恒星的質量可以達到太陽質量的數百倍,對研究第一代恒星的初始質量函數意義重大,并將對元素起源、宇宙早期的恒星形成和星系化學演化等方面的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那宇宙中最古老恒星遺跡是如何被發現的,為什么是“意外之喜”?和論文作者一起一探究竟!(記者宋雅娟 肖春芳)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