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自行小車把巨大的電纜軸送到既定位置,黃色的機械臂將線軸卡好,設備啟動后線纜開始自動纏繞,紅、黃、藍、白色的機械臂、自行小車等機械設備分工合作,有條不紊地生產。
這一幕場景出現在位于重慶市渝北區的泰山電纜生產現場,車間里運行的,是由浪潮云洲賦能的銅線車間智能系統。
日前,記者走進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企業、智能電網等輸配電領域和大型工程項目供應商——重慶泰山電纜有限公司,實地調研工業互聯網機器視覺技術破解電纜行業發展痛點,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
(資料圖片)
數字制造突破行業難題,擁抱智慧發展浪潮
在電纜生產車間里,排線工作是個“粗活”,如何把這個看似枯燥乏味,實際上需要精準控制的工作做好,是電纜行業普遍存在的難題。
泰山電纜智能制造專員梁壯介紹,排線過程中,當電纜線到了收線盤末端,需要人來推線,如果干預不及時,可能導致線纜疊繞,在放線時被卡住,無法順利放線,嚴重時會造成交聯工序停機,單點損失數十萬元。這個環節也存在一定危險性,例如,一旦操作不當把手卷進去,就會造成安全事故。
在生產現場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的背景下,這道工序導致泰山電纜不得不在每個盤線點位安排人員全程跟進這項技術含量、安全性都不高的工作,還需要三班倒。
在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重慶中心總經理、國器智眸總經理高莎看來,線纜行業是典型的“流程+離散”混合型生產模式,生產環節的安全、質量、自動化水平等痛點突出,提升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實現智能制造,是必然發展趨勢。
然而,從傳統行業跨界智能制造,并非易事。為了解決這個行業難題,泰山電纜與浪潮云洲攜手,基于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和云網邊端軟硬一體等核心能力,構建“平臺+服務”模式,以數據要素為驅動,通過“精益+智能”服務,大力推進生產智能化。
經過研判,泰山電纜聯合浪潮云洲旗下國器智眸(重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器智眸),以工業機器視覺技術實現生產智能化,破解關鍵環節痛點,夯實線纜行業數字基礎設施,協同提升產業鏈整體數字化水平。
電纜排線智能檢測與智能控制裝備
泰山電纜制造部副主任李娟介紹,通過項目的實施,可有效降低成本,按照每個排線點位1個人算,通過深度融合應用場景,進而推廣至其他工序,預估可統籌調配20到30人補充到產線其他重要崗位;同時,系統排線工藝更優化,避免線纏繞出現重大損失。
電纜排線智能檢測與智能控制裝備工控機
當前,數字技術已成為泰山電纜提質降本增效、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一盤盤電纜從這里出發,遠銷全國30多個省區市,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應用到悉尼市政工程、北京冬奧會臨電服務等多個重大項目中。
機器視覺技術助力,打造數字化轉型標桿
在泰山電纜的生產區里,高達168米的綠色立塔是一座地標性建筑,這是西南地區超高壓電纜立式生產線第一高塔。在高塔下方,轟鳴的銅線車間里,白色的智能收排線設備靜靜佇立,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據,記錄并控制著排線情況。
重慶泰山電纜有限公司
國器智眸電纜業務總監杜以宇介紹,圍繞泰山電纜生產過程中存在的痛點與難題,國器智眸利用機器視覺等數字技術,結合深度學習、邊緣計算形成軟硬一體化的能力,依托核心小樣本、輕量化優勢,改善排線工藝,創新打造了基于機器視覺技術的電纜排線智能檢測與智能控制裝備。
項目基于“離婁”工業機器視覺平臺,采用3D工業相機實時采集排線狀態數據,在云端構建識別、分析、檢測以及引導算法模型,通過云邊協同進行數據即時計算;計算完成后將結果數據實時下發于自主打造的工控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再通過工控PLC進行智能化調整,打造了以數據驅動的智能排線服務模式。
電纜排線智能檢測與智能控制裝備
在實施過程中,浪潮云洲創新打造電纜排線智能檢測與智能控制裝備,研發電纜排線識別視覺模型400+,實現拍攝、識別、智能調整全過程耗時小于0.1秒,有效解決了人工排線成本高、效率低,排線質量低造成成本浪費,生產存在安全隱患,質量問題溯源困難等問題。
電線電纜作為國民經濟中最大的配套行業之一,被譽為國民經濟的“血管”和“神經”,國內市場規模超過萬億元。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副總經理、國器智眸董事長宋志剛表示,泰山電纜為線纜行業數字化轉型建立了示范、形成了標桿,全國有4000多家線纜生產規上企業,他們面臨同樣的問題,下一步,浪潮云洲將基于線纜企業面臨的共性難點和痛點,探索智能質檢、智能線纜剝離等更多應用場景,并進一步向行業推廣復制。(光明網記者 戰釗)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華南等地部分地區將有大到暴雨 黃淮江漢等地有高溫天氣|環球熱聞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