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21日消息 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辦的心血管病學術刊物《中國循環雜志》,近日,武漢學者一項研究對2012~2017年體檢中心305萬名≥35歲居民的調查發現,中國人群年齡、性別標化的房顫患病率穩定在0.4%~0.5%之間,但在35~44歲人群中,房顫患病率卻呈上升趨勢(年百分比變化為15%)。
2012-2017年不同年齡組房顫患病率的時間趨勢(校正了性別與地區),圖源:《中國循環雜志》
(資料圖片)
作者認為,中國冠心病、高血壓和糖尿病在年輕化。35~45歲的人往往處于事業的巔峰時期,可能會背負較大的工作負擔。經常加班、應酬、熬夜,使他們經常忽視自己的健康狀況,保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一人群還承受著撫養子女和贍養父母的家庭壓力,都可能使其房顫風險增加。
之前,《中國循環雜志》對2018年全國1107萬體檢人群的研究也顯示,體檢人群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均偏低。而且與高齡組人群相比,中青年體檢人群的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也較低。
調查人群平均年齡51歲,來自15個省或直轄市的27個體檢中心。其中,56%超重或肥胖,41.7%血脂異常,30.2%有高血壓,8.4%有糖尿病。
房顫的總體標準化患病率估計為0.43%。35~39歲不到0.1%,≥85歲的女性約為3.0%、男性約為4.0%。
有房顫的體檢者中,男性、高血壓、2型糖尿病、冠心病、超重或肥胖比例顯著較高。
此外,北方人群房顫患病率高于南方(0.46%vs.0.41%);不同年齡和不同合并疾病人群中男性高于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女房顫患病率均上升。
在整體人群中,年齡≥65歲、冠心病和尿酸水平是房顫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除此外,腎功能受損也與房顫密切相關。
此外研究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與超重或肥胖相關的房顫風險,逐漸超過了糖尿病、高血壓相關房顫風險。
2008年一項基于29079人的全國代表性樣本的研究發現,中國普通人群(≥30歲)的房顫患病率為0.65%。
一項使用2階段分層整群抽樣對726451人進行的全國性研究發現,2018年≥40歲房顫患病率為2.31%。
2022年一項對114039人進行多階段分層抽樣的全國性研究報告稱,中國成年人口中房顫的患病率為1.6%。
而體檢中心房顫總體患病率相對較低,一個關鍵原因是體檢人群較年輕,以職業人群為主,受教育程度和健康意識水平相對較高。另一方面,許多陣發性房顫未得到充分診斷。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