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央廣網北京8月12日消息 近日,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稱,推動大宗交易(非自動對盤交易)納入互聯互通機制達成共識,即境外投資者通過滬股通、深股通參與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大宗交易,境內投資者通過港股通參與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的非自動對盤交易。通過滬股通和深股通進行的大宗交易以及通過港股通進行的非自動對盤交易將同步開通。
大宗交易,一般是指單筆交易規模顯著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交易。為避免大宗交易對市場產生影響,境內外主要證券市場均建立了專門的交易機制,在交易方式、價格確定機制、信息披露等方面采取差異化安排。
自滬港通2014年開通以來,上交所在中國證監會統一部署下,持續優化完善交易安排,擴大標的范圍,豐富標的品種。截至2023年7月底,滬股通累計凈流入1.02萬億元,成交50.57萬億元;滬港通下港股通累計凈流入1.22萬億元,成交17.19萬億元。
2016年深港通開通以來,深交所持續優化完善機制安排,擴大標的范圍,豐富標的品種。截至2023年7月底,深港通機制運行平穩、交易活躍,深股通累計成交55.2萬億元,跨境資金凈流入9300余億元;深港通下港股通累計成交13.47萬億元,跨境資金凈流入1.13萬億元,為兩地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上交所表示,大宗交易(非自動對盤交易),是內地與香港市場的一種重要交易方式。采用該交易方式可以進一步提高交易效率,避免對競價市場價格產生不必要的影響。現行互聯互通僅支持競價交易方式,未來大宗交易(非自動對盤交易)開通后,將進一步豐富互聯互通交易方式,提高兩地投資者特別是專業機構的交易便利度,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市場流動性,提升市場活躍度,增強市場價格發現功能,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深交所表示,正按照中國證監會統一部署,與相關各方共同研究互聯互通下開展大宗交易(非自動對盤交易)的實現方式,將在充分征求市場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業務方案,完善業務、技術和監管等配套安排,保障深港通下的大宗交易(非自動對盤交易)平穩落地。下一步,深交所將繼續發揮區位優勢和平臺功能,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范區建設,持續優化拓展互聯互通機制,助力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
香港交易所聯席營運總監及股本證券主管姚嘉仁表示,開通大宗交易是我們互聯互通業務的最新重大優化措施。它們能為互聯互通下的大額交易提供交易價格和執行的確定性,提升交易效率。這一優化將進一步促進互聯互通的發展,為兩地投資者提供更多交易選擇和流動性。
下一步,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將指導兩地交易所及結算機構做好大宗交易(非自動對盤交易)涉及的業務、技術和監管安排的研究,充分征求市場意見,制定實施方案。實施細節和正式推出日期將由兩地交易所另行公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