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環保志愿者在山東棗莊市薛城區街頭公園,為小朋友講解低碳環保小常識。
王龍飛 攝(影像中國)
(相關資料圖)
8月15日,志愿者在江西吉安市河長制生態公園參加巡河保潔活動。
李軍 攝(人民視覺)
8月15日,迎來首個全國生態日,多種形式的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在各地開展。
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題的主場活動在浙江省湖州市舉辦,由生態環境部和中國科學院聯合完成的《全國生態狀況變化(2015—2020年)調查評估》顯示,全國生態狀況總體穩中向好。
主場活動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3周年重要成果,2021至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4.6%,“雙碳”工作取得良好開局。國家林草局發布的美麗中國建設最新成果表明,我國生態系統質量持續改善。
首個全國生態日當天,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審理生態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關于生態環境侵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兩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重要司法解釋,進一步健全完善生態環境審判法律適用規則體系,推動生態環境審判工作高質量發展。
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15日印發《關于建立健全林草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的意見》。意見明確,各級檢察機關和林草部門要聚焦林草重點領域侵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特別是情節嚴重、影響惡劣、拒不整改的違法行為,加強執法司法協作配合,推動形成林草資源保護治理新局面。
最高檢近日聯合公安部、生態環境部對11起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污染環境案進行掛牌督辦。3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相關地方辦案單位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關切,認真落實督辦要求,加強協作溝通,組建工作專班,形成執法司法打擊合力,依法懲治涉案單位和違法犯罪人員,有力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為迎接首個全國生態日,形式多樣的生態文明宣傳活動在各地開展。
8月14日,在首個全國生態日來臨之際,位于天津市北辰區雙口鎮的雙碳科普教育基地正式建成。展館通過水晶沙盤、智慧互動大屏、激光投影、小型實驗等形式,對“雙碳”政策理論、綠色能源替代、“雙碳”普惠教育等內容進行科普。“作為推進美麗鄉村‘蝶變’的重要抓手,雙碳科普教育基地項目意義重大,實現了在寓教于樂中讓生態文明思想和‘雙碳’知識深入人心。”雙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悅表示。
15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生態環保藝術節在上海市徐匯區西岸藝術中心N館拉開帷幕。此次生態環保藝術節活動推出表演藝術、裝置藝術、手工藝術三大藝術形式11項生態文化藝術展出,并結合生態環保藝術發展分享及交流,傳播生態文明理念。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唐家富表示,在首個全國生態日舉行生態環保藝術節,就是希望通過生態環保與文化藝術融合,以活潑新穎、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傳播生態文明理念。
首個全國生態日來臨之際,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介紹,該省法院加快構建跨行政區域司法協作和多部門協調聯動機制,生態環境“協同共保”的多元共治格局逐步完善。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省份法院聯合簽署西江司法協同保護機制協議,按照“流域一體保護、資源信息共享、依法高效務實”工作原則,開展司法協作。“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推動生態環境多元共治。”廣東省高院副院長林碧艷表示。(記者寇江澤、李心萍、顧仲陽、魏哲哲、倪弋、張天培、武少民、田泓、賀林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館校合作中小學教師科學教育實踐能力提升項目在吉林開班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