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業年增長18%,公司利潤超1億元,年終獎總額8000多萬,如果你是這家企業的老板,你能拿多少年終獎和分紅?
(相關資料圖)
10萬元——這是帆軟軟件有限公司CEO陳炎2022年度的年終獎和全年分紅,一個令人驚訝的數字。
為什么出現這樣的情況?陳炎在帆軟2023智數大會上透露,2022年初,公司內部約定了各個團隊薪酬包分配規則,主要因素是回款和利潤。盡管這一年帆軟銷售額突破新高,實現了逆勢增長,但因客觀原因限制,內部分配未達預期。為此,他選擇從自己應得的利潤中拿出大部分作為給團隊的分紅。
“崩潰與重生”——陳炎如此形容這半年來他的心路歷程。焦灼的自我博弈之后,他對帆軟的使命愿景有了新的認知。
從內部精益管理開始,堅信數據是生產力:陳炎以帆軟為例,在之前的一次資料回溯中,他發現早期有個千萬級的項目,但因未同步至帆軟內部信息管理系統,致使100多萬過期未收回。“這是一次值得‘反省’的教訓,不僅是損失百萬利潤,更是在提醒我們,自己內部的數字化建設還不夠。”
“在公司內部,如果遇到誰不用數據、不用報表、不用BI說話,我就想懟他”,陳炎說。
希望成長為全球第一的數據公司:帆軟使命之一是“健康增長為世界一流的百年企業”,在2022年以前,陳炎對它的理解是長期主義,做穩定且正確的事,“但這太抽象了,現在我想給它一個明確的界定,成長為全球第一的數據公司。”
2022年,陳炎拜訪了一家世界500強車企的研發中心,他被告知,帆軟的產品解決了他們20年沒有解決的一個業務痛點。對于成為全球第一的數據公司的夢想,陳炎說,“希望在我退休前干成,一生就沒有白活。”
“深入一線”是提供更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前提:帆軟從不做脫離客戶實際需求的事情,而要想感受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不足,“深入一線”是前提也是唯一路徑。
“責任與被信任”,提供業內領先收入:陳炎提到,難捱時段,曾問過骨干同學,堅持的理由是什么?更多的回答是“對團隊負責,即使退出,也希望下一任把團隊帶好”,這種被信任讓陳炎更加堅定自己的道路和使命。
從10萬元年終獎的故事中,我們可以讀到帆軟這家企業的獨特基因——個體的潛能得到充分釋放,團隊的價值得到充分尊重,客戶的需求得到充分滿足。
帆軟內部似乎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生態平衡”,以“永不上市、利潤共享”作為支撐,規避外部影響,打造自己的企業文化。
記者了解到,在帆軟,“分責、分權、分利”是管理底線,一線聽見炮火的人享有直接決策權,即使是創始團隊也無法干涉,對于高績效同學,帆軟會有年終獎、遞延分紅等多種激勵方式,為真正創造價值的同學提供高于職級的薪資。
有了優秀的企業文化,更要有過硬的技術和產品。“讓數據貫穿到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戰略制定全流程中,這是帆軟產研團隊正在做的事。”智數大會上,帆軟產品研發中心總經理陳敏分享了帆軟最新的產品規劃,從數據資產平臺、產品一體化融合、場景應用、AI技術四個方面對帆軟產品發展進行了詳細闡述。
陳敏提到,企業數字化轉型往往要經歷五個階段:信息碎片化、業務數字化、數據價值化、數字平臺化、智能生態化,當前各行業頭部企業大多已經度過了數據價值化階段,正在尋求向數據平臺化轉變,帆軟也將陪伴客戶完成新一輪的數字化升級。
帆軟副總裁袁華杰表示,“未來,帆軟將聚焦‘讓數據成為生產力’這一企業愿景,為企業決策者、IT人員和業務人員提供完善的數據分析產品和解決方案,跑通企業數據產生-數據處理-數據消費全鏈路。”
袁華杰用一連串生動的比喻,為帆軟在產業鏈中的角色做了闡釋:
如果企業是一輛汽車,那么,帆軟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就是儀表盤和后視鏡,能看過去、看現在,也能看未來。“數據展示的是過去,但揭示的是未來。”
如果把數字化建設轉型比作蓋房子的過程,那么,帆軟就是監理,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盯進度、盯質量,減少浪費促進效益,讓工程干得更快更好,讓業主更放心。
如果業務系統是蓋房子、柱子或者梁,那么,帆軟就是卯榫。數據存在各種各樣的數據孤島,帆軟能夠把數據打通,把業務管理流打通,數字化建設更順暢,數字系統之間更融合。
“在整個數字化建設過程中,帆軟所提供的是‘畫龍點睛’,發揮出來以前不曾想象到的價值,這是帆軟所提供的服務,以及未來想堅持的。”袁華杰說。
資料顯示,帆軟是中國領先的大數據BI和分析平臺提供商,專注商業智能和數據分析領域,致力于為全球企業提供一站式商業智能解決方案,讓數據成為生產力。成立十七載,帆軟已成功幫助26000家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賦予超過500萬終端用戶大數據分析的能力,穩居商業智能和零代碼雙賽道第一。
(光明網記者 戰釗)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