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多措并舉推進市場主體信用瑕疵修復

        央廣網 2023-08-23 10:43:39

        央廣網濟南8月23日消息(記者劉博倫)“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市場主體的信用狀況既影響日常的生產經營,也會影響市場主體的融資和招投標資格。信用是重要的,信用也是脆弱的,信用需要珍惜呵護,市場主體有了信用瑕疵需要及時修復。”在8月22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二級巡視員紀德法說。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二級巡視員 紀德法(央廣網發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供圖)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山東已有41.7萬戶企業屬于經營異常企業、21.5萬戶企業屬于嚴重違法失信企業,10.7萬條行政處罰信息正在公示中。山東省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市場信用監管和服務,穩步推進信用管理和修復工作,已對5.9萬戶(次)市場主體實施了信用修復,開展了以下幾項主要工作:


        (資料圖)

        健全信用修復工作機制,提高信用修復的便利化水平

        進一步健全信用修復工作機制。制定出臺了信用修復管理意見,明確了信用修復的條件、程序、時限、途徑,規范了信用修復文書格式,將信用修復納入法治軌道。升級優化了信息化系統,依托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東),實施信用修復申請、受理、審批、公示等全流程網上運行,實現信用修復“不見面,網上辦”,提高信用修復的便利化水平。

        推進破產重整企業信用修復,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嚴重虧損、沒有能力清償到期債務,在法院申請破產重組的,破產重組后的企業,有的沿用原有企業外殼,但仍然在“企業經營異常名錄”或“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中,生產經營受到限制約束。為支持破產重整企業發展,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會同省高法出臺規定:破產重整企業只要持法院裁定重整計劃書,即可向市場監管部門申請移出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從而幫助破產重整企業重塑信用、激發活力,走出困境。

        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優化信用修復措施

        8月14日,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出臺了《關于信用賦能服務經營主體發展若干措施》,進一步提升優化了三項信用修復措施。一是簡化了嚴重違法失信企業信用修復條件,將懲戒基礎期由5年壓縮為1年,懲戒1年后企業就可以申請信用修復,解決了以往嚴重違法失信企業無修復路徑、無救濟渠道的問題。二是明確了對自然人處以五千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五萬元以下的行政處罰,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東)公示滿3個月后,即不再公示,縮短了信息公示時限。三是將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信息、不合格食品生產經營者抽檢信息、“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檢查信息等公示期限縮短為3年,解決了抽查檢查信息公示無終止期限的問題。

        多方發力,推進“兩書同達”制度實施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司法廳推進信用修復“兩書同達”制度,在行政處罰環節提前介入信用修復,更好服務企業,持續助力山東省營商環境優化改善。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