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規劃、定路線,提前搶票……成為了今年暑期眾多游客的頭等大事。伴隨著“特種兵式旅游”火爆全國,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等熱門場館“一票難求”,北京旅游正在上演“消失的門票”。與此同時,北京郭守敬紀念館,北京藝術博物館、中國化工博物館、鐵道兵紀念館、北京文旺閣木作博物館等一批寶藏小館卻還未被熟知,這些小眾有趣的場館作為“科技館之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亟待被推廣和了解。
近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暢游·無邊界”科技館之城活動周正在火熱進行中,聯合眾多“科技館之城”成員單位,讓“場館熱”延續下去,同時也著重解決資源釋放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為熱門場館“解壓”,也讓更多寶藏小館進入大眾視野。
活動持續推進,科學主題特色路線引發公眾喜愛
【資料圖】
據了解,北京市科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聯動全市科技館之城成員單位,根據所屬領域,圍繞不同主題,由淺入深,由點及面,在8月份陸續向公眾推出十余條科學主題特色路線,涵蓋動物、天文等廣受公眾喜愛的領域,從“初階入門”到“進階逛管”,再到“深度探究”,切實帶領公眾享受一場深入的科學文化探索之旅。目前已經推出包括“暑期觀星指南”“翻閱地球史書”“壯志酬,空天競自由”“座座交通主題博物館,部部交通變遷史”等經典瀏覽路線。
同時,北京市科協還將陸續發布科技館之城手繪地圖,為公眾提供百余家科學教育體驗基地名單,向公眾集中呈現所有成員單位的活動預告,為游客提供更多的出游選擇。
聯合公園、書店,持續深入開展科技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體驗活動
為突出首都群眾性科學文化活動的定位,北京市科協深入公園、書店等群眾性公共文化空間中持續開展系列科普活動,持續深化科技館之城品牌建設。
公園,是人民群眾共享的開放空間。在公園中開展科普宣傳活動,能夠讓人們在游玩中增長知識、發現科學之美,提高公眾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培育青少年對科學的創造和探索精神。北京市科協聯動北京市市屬公園,將科技館之城品牌與公園自身科普品牌相結合,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集中展示公園優勢科普資源,打造“科技館之城公園之旅”。
科普閱讀,是拓寬閱讀視野,增強科學素質,助力全民科技素養提升的最直接的途徑。在活動中,北京市科協聯合北京市新華書店推出“科技館之城·北京市新華書店”系列活動,讓科普閱讀掀起新熱度。8月25日, “中軸線上的書店”為寶書局開展第一場活動,邀請專家向青少年家庭分享北京中軸線的文化與科技內涵,為大家勾勒出一幅壯美的中軸景象,帶領公眾沉浸式體驗科技與文化碰撞的魅力。接下來,科技館之城還將陸續前往新華書店永安路店、左家莊店、大柵欄店等特色門店,邀請專家大咖與青少年面對面,將紙質閱讀、科學實踐與前沿科技相結合,讓青少年親身感受科學與文化跨界融合的奇妙魅力。
科技與文創相融合,引領消費新業態
以科技文創發展引領創新未來,用前沿科技助力美好生活。科技館之城活動周致力于在大型商場打造全天候的京潮科學創意市集,以科技文創為切入點,將科學消費與科技體驗相結合,依托“游、購、娛、體、食、演”六種形式,向公眾展示高科技與生活場景的結合與應用,使公眾感受到文創與科技的融合帶來的全新變化,既助推“科技館之城”品牌建設,亦助力2023首都科技消費。
充分釋放首都地區科普資源效能,在全市掀起科普活動高潮
活動周期間,北京市科協還將在海淀、懷柔、通州等全市16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全面開展“科技館之城”系列活動,帶動全市多元主體參與其中,把科技館開到老百姓的家門口,滿足就近參觀需求。
8月30日在海淀區北京海洋館舉辦主題活動,通過開幕儀式、科技成果展、科普舞臺劇等三大板塊,打造立體化科普體驗,豐富活動趣味性,增強群眾參與感,帶領公眾沉浸式體驗科學、科普的魅力,為公眾帶來一場科學科普盛宴。
9月初,將帶領青少年走進懷柔科學城,借助開學第一課的契機,開展科普研學,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和探究精神;邀請青年科學家開展系列講座,持續提高基層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能力。
同時,北京市科協還將在通州張家灣設計小鎮創新中心內,聚焦數字技術與藝術創新成果的融合,突破學科邊界,讓藝術與科學極致碰撞,以劇本殺、主題講座的形式,帶領公眾沉浸式體驗“社交元宇宙”。
另外,在本次活動中,北京市還組織了“科技館之城”科學教育體驗基地登記,不斷助力推進科技館之城的建設、管理和服務規范化發展。
據悉,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將持續發揮首都科技資源優勢、科技人才優勢和文化場館集聚優勢,為公眾打造科技觸手可及、科普隨處可見的科技館之城。到2025年,力爭實現首都“科技館之城”的“百千萬”目標:打造100+前沿科技資源科普化示范項目;推動1000+場館基地做優科技教育體驗;動員10萬+科技科普志愿者參與科普服務;讓科技館真正成為公眾身邊可接近、可參與、可自主學習的資源和力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