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已成為數字經濟最核心的基礎設施

        南方日報 2020-06-12 14:40:13

        在“新基建”的大潮推動下,數據中心(IDC)建設正快馬加鞭。近日,快手宣布將投資百億在內蒙古建立數據中心,此舉在IDC行業內掀起新波瀾。

        在此之前,“新基建”成為科技巨頭押寶的賽道,騰訊、阿里宣布未來三五年內將分別投資5000億元、2000億元用于“新基建”的進一步布局。其中,IDC是投資重點,騰訊則宣布建設國內最大的數據中心,阿里則沖刺全球最大的云基礎設施。

        作為產業數字化的關鍵基礎設施,數據中心正引發云計算領域的巨頭布局。近日,《關于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在2020年制定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的意見,并實施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重大工程,將在全國布局10個左右區域級數據中心集群和智能計算中心。隨著巨頭的入局,缺乏資金和技術的玩家也將在這一輪浪潮中淘汰出局。

        就像自來水廠構成核心基礎設施

        疫情之中,線上服務需求激增,幾乎讓所有平臺企業措手不及。以在線辦公為例,企業微信、阿里釘釘、華為云WeLink等軟件最初一度遭遇“停擺”,隨后,各大企業迅速增加服務器。

        作為基礎設施的“奠基者”,數據中心一直在底層默默無聞,而隨著“新基建”的提出,云計算數據中心也快速為各行各業提供無所不在的算力服務。目前,包括BAT等互聯網廠商、華為、中興等ICT廠商,也紛紛加大數據中心的投入。在這之前,該領域的巨頭還是運營商。

        5月26日,騰訊宣布未來5年投資5000億元布局新基建,其中包括在全國新建多個百萬級服務器規模的大型數據中心。5月27日騰訊在天津濱海高新區拿地,將用于建設全國最大的IDC數據機房,據了解最快明年6月數據中心一期可建成投用。

        “最大”一詞話音剛落,快手就宣布投資百億元在內蒙古建立數據中心,根據其官方說法,這也是國內最大的專門為“大數據、人工智能”建設的數據中心。

        清華大學大數據基礎設施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強告訴南方日報記者,數據中心已成為數字經濟最核心的基礎設施,“它就像自來水廠,成為水資源的集散和調度中心”。

        “也有企業會擔心,涉及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換個思路,資金放家里更安全還是放在銀行更安全?數據中心就相當于一個銀行,企業會慢慢意識到,數據上云將是大勢所趨。”阿里云華南總監黃燁華表示,如果一般企業自建IDC,很難適應快速變化的業務增長,而租用服務器彈性擴容,企業也可以專注發展自己的主業。

        巨頭攜資本和技術入場

        傳統意義上,數據中心是存放計算、存儲及網絡設備的機房場所,機房建設復雜,后期人工運維又有諸多漏洞,能耗居高不下,而在“新基建”的背景下,數據中心也展現出不一樣的內涵。

        數據中心已經成為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以阿里云為例,此前,其宣布未來3年再投2000億,用于云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

        此外,達摩院XG實驗室、平頭哥等最新研究成果也將率先應用在阿里云下一代數據中心。飛天云操作系統、含光800芯片、神龍服務器、自研云交換機、高性能低延時網絡、大計算系統集群等核心自研技術,將在云數據中心大規模部署。

        能耗太高?目前,阿里云在全球21個區域部署了上百個云數據中心,并廣泛采用液冷、水冷、風能等節能技術降低能耗。

        而在騰訊,其數據中心發展了四代數據中心技術,支持了超百萬臺服務器的穩定可靠運行;華為則將昇騰310 AI芯片植入數據中心各大設備中,為人工智能提供強大的算力支撐,讓數據中心變得智能起來。以100機柜、1500臺服務器、10PB可用存儲的華為智能數據中心舉例,相比于傳統DC,1.2的PUE(評價數據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標)每年可省454萬度電。

        不僅如此,在數據中心領域,其建設及相關業務運作要求也在不斷變化。從規范“入場玩家”、綠色發展規劃再到安全規定等,都在逐漸嚴格要求數據中心的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數據中心的壁壘。

        產業集中,加速行業洗牌

        巨頭攜重金入場,也將加快行業優勝劣汰的步伐。據測算,數據中心投資回報周期長,考慮到建設效率、成本以及針對客戶的定價能力,單體數據中心真正實現盈虧平衡,需要8到10年時間,小玩家難以耗下去。

        更關鍵的是,隨著數據體量大爆發,數據中心將逐漸發展成超大型或巨型體量,在這個基礎上實現運維的安全可靠,在技術上將面臨更高的挑戰。

        據賽迪顧問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在用的數據中心數量達到2213個,其中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數量占比12.7%。與之對比的是,美國超大型數據中心占到全球總量40%。對比整個數據中心市場排名靠前的歐美和日本市場,整合已是大勢所趨,超大型和大型數據中心的比例將逐步提高。

        中興通訊數據中心產品總經理許璐認為,云計算和大數據引發了數據中心集約化的潮流,“大”也就意味著高標準,最終產業發展將走向集中,行業競爭也將日趨激烈。

        “建議淘汰落后數據中心,鼓勵新型數據中心(云計算數據中心)。”黃燁華說,一些傳統的數據中心,打著“云數據中心”名義,實際上還是傳統的物理機房建設,既占用了大量IT投入,也難以提供真正的云服務,且無法被整合至公共云平臺,形成大量的資源閑置與浪費,而新一代數據中心,不簡單是傳統物理機房大規模建設、工業時代物理硬件的堆砌,而應該是依照新一代云計算標準建立,實現云服務的功能和運營,為社會提供源源不斷的云服務能力。

        截至目前,市場上的數據中心玩家主要分為幾類,一是運營商數據中心,這步伐占比仍是最高,其次是內部服務的數據中心向外拓展服務,以央企和互聯網巨頭為代表,不僅服務于自身業務還可以向生態鏈內企業延伸,這部分占比上升速度最快,此外,還有一些第三方機構也同樣處于上升勢頭。數據中心的市場格局正在發生松動。(郜小平 葉丹)

        關鍵詞: IDC 新基建 BAT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