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影響力是全方位,不管是在制造業還是在金融業,無論是媒體還是網友,大家都很關心特斯拉的風吹草動。
(資料圖片)
網絡上有“特斯拉通過‘惡意漲薪’破壞勞動力市場”的熱帖,還說是國內某制造業大佬在炮轟,批評它給工人高薪是擾亂了招工市場。
不得不說,特斯拉的存在確實發揮了鯰魚效應,攪動了市場,破壞了汽車業既有的格局。
平常人們關注和議論的是特斯拉的車型、價格,或者是特斯拉掌門人馬斯克的言論,但這次特斯拉的薪酬問題引發熱議,還是挺突然的。
下面我們就聊聊這個事。
這至少要從三個角度來看,才能比較客觀地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從中國制造業的角度來說,很多中小企業都在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帶來的經營壓力和競爭力不足問題。
眾所周知,中國有“世界制造工廠”的稱號,這完全是因為我們勞動力眾多,成本低廉,所以吸引了大量國外的工廠進駐。勞動力成本低,老板賺錢就多,這是個市場行為,比如蘋果的高利潤就有中國工人、工廠的很大功勞。而如果工人普遍高工資,那很多工廠就會跑到東南亞等勞動力便宜的地方了。
其次,從老板和工廠的角度看,人工成本的上升會帶來很大的經營壓力,損害到企業的競爭力,自己賺錢就少了。
然后是站在員工的立場而言,多賺錢自然是好的,畢竟員工也要養家糊口,收入太低就沒法買車買房和養兒育女了。
所以這個事是各有各的理由。
參照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的招聘信息,一線普通工人的底薪大概是5000元左右,另外還有獎金、津貼、加班費等收入,平均起來月收入一萬問題不大,而且特斯拉還提供五險一金、免費工作餐和班車等待遇,相對來說,特斯拉確實不錯。
這里的“相對”是指國內的一些車企,其員工對于工資待遇方面還是頗有怨言的,這點我們可以在社交網絡上看到很多議論。
那么,特斯拉為啥給工人這么高的待遇呢?難道是馬斯克這個老板太心善了?
其實不是特斯拉的薪酬高了,而是我們其他企業的薪酬低了,我知道有些企業員工的底薪已經幾年沒有增長了,這也跟行業的狀況有關,因為大家普遍都是不賺錢或賺錢很少。
特斯拉相當于汽車界的蘋果,它的利潤率是最高的,這一方面是馬斯克對成本的極致控制和運營的高效提升,還有一方面是因為它屬于外資獨資車企,有稅收方面的優惠(有時間限制),所以它利潤空間大,自然也就可以給出較高的工資,并能駕馭價格戰。
“玻璃大王”曹德旺曾為這個事發愁過,年輕人寧愿去送外賣也不愿進工廠,他認為這是國內制造業的一大困境。
年輕人不應該熱衷于考公,更不應該去送外賣、送快遞。在很多老板看來,年輕人就是要能吃苦,要去艱苦奮斗。
但他們都不知道(或不愿意理解)年輕人在想什么,年輕人又不傻,他們只是在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工作而已。考公是為了穩定性,社會地位高、有面子;出國是為了提升;做保安、送外賣和快遞是為了過渡……這些都比去工廠打工強。
在工廠當“螺絲釘”,什么時候才能買車買房呢?不是年輕人“向錢看”,不愿吃苦,而是年輕人要為自己的利益和前途考慮。
如果當工人像幾十年前那么光榮和錢多,年輕人自然是趨之若鶩。互聯網大廠為啥吸引年輕人?還不是因為機會多,賺錢多,收入增長快嘛。
特斯拉是汽車業的顛覆者,是新物種,馬斯克對行業和商業的理解往往與眾不同,別人是賣硬件的邏輯,而他是賣軟件的邏輯。所以他愿意以利潤換銷量,通過降價來擴大規模,為未來打基礎。簡單說就是特斯拉以后可以像蘋果一樣打造生態,在軟件方面源源不斷的賺錢,當這個規模上去后,買軟件送硬件也未嘗不可。
而且特斯拉現在賣硬件也是賺錢的,它比國內大多數車企都賺錢,所以可以給工人更高的薪酬待遇(其實工作量很大,“性價比”未必有想象的那么高)。
但對曹德旺等制造業的老板來說,特斯拉這樣做也許就是對國內廣大的制造企業形成壓力,逼迫它們抬高成本,如果有很多企業破產,那工人連現在的收入也不能保證了。如此一來,壓力就轉移到社會,所以“炮轟特斯拉破壞勞動力市場平衡”這個說法也是有邏輯的,怪不得引得很多人擔憂。
曾有人問曹德旺為什么寧愿捐款也不給員工漲工資,曹德旺表示他要考慮其他企業能不能承受給員工加薪的后果,否則就是破壞了行業的規則和秩序。其實曹德旺對下屬和員工算是好的,如果他都是這么想,那其他企業的老板恐怕更是缺乏給員工增加工資的動力了。
總而言之,不能說特斯拉是在“惡意漲薪”,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一種積極的促進,畢竟工人如果收入長期沒有增長,那無論是對他個人還是對企業和行業來說,都不是什么好事。至于制造業老板們的壓力,還是要從經營層面來努力,只靠人力成本的削減來維持的話,終究是難以為繼。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北京一女子“一牌多租”詐騙牟利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