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天下!有關主升浪的矛盾與破解策略

        玉名W 2023-04-25 10:43:26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很多股民之所以總是讓自己的操作是脆弱,是源于對很多因素不理解,只看到很局限的一面,實際上,需要補課的是對于相關因素的真正認知,這是核心。熱門股與成長股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很多股民經常會將熱門股和成長股搞混,而這兩個是不同的概念。熱門股是指交易量大、流通性強、股價變動幅度較大的股票,用機構扎堆股來形容這類個股并不為過。這就導致了明顯的助漲助跌現象,尤其是我們看到類似2022年的新能源行業中,各種資金集中炒鋰礦、光伏硅片等那樣的因素,結果就導致了供大于需,說白了,炒作越扎堆,越瘋狂,越熱門,隨后調整時越慘烈。畢竟,這種熱門,未必都是行業的熱,而是資金扎堆的熱,而越是如此,往往越難持久。

        熱門股是機構扎堆股

        成長股是經營收益能夠保證公司內在價值迅速增長的公司股票,當然這意味著各種篩選。當成長型公司顯現缺乏商業壁壘的現實時,其股價很容易遭遇“戴維斯雙殺”,比如說航空股就出現過類似的因素,各航空公司之間缺乏足夠的壁壘,很容易復制;還有一些周期行業也容易如此。還要,需要辨識成長型公司的增長是來自運氣,還是來自聰明的商業規劃(比如說腦白金)。所以,成長股是一種應變能力,沒有人能知道公司會遇到什么,但各種考驗后依然存活,那就是好的公司了。

        同樣道理,好公司并不是一個恒定不變的概念,沒有哪家公司會永遠地好下去。好公司也需要依托環境而存在;當環境改變時,那些看起來在當時最優秀的公司也會遭遇考驗,甚至困境,能走出來的就是卓越公司,走不出來的就是平凡了。股民眼中的好公司,往往是在一個好的環境中表現優異的公司,但真正值得長期投資的成長型公司,則是在大環境改變,行業遭遇困境,又一步步改變,重新成為好公司的。大家也可以自己去想想,真正能帶來投資價值的公司,一定不是一致看好的,那樣意味著股價早就是高位了;往往是那些存在分歧的行業和品種,這樣才會有好的價格,以及價值回歸后的收益空間。

        因此,當2008年金融危機、2015年資金杠桿熊市、2016年熔斷大跌、2018年陰跌,2020開始的疫情周期等,不斷地在困境中成長起來的才是好公司。包括我們去看納斯達克那些巨頭們,也都是在困境中成長起來的;相反,我們看到A股很多大塊頭(中國-石油、中國-神華等)則是在高位上市的,擁有一個很高的價格,隨后則是漫漫熊途,這是一個很大的反差。包括巴菲特為什么談“別人恐慌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慌”,就是因為在恐慌周期才能拿到低價,才有長期的大空間,但很多股民往往是只博弈熱門股,只想著好周期而忽略了很多時候調整周期中的成長股才是博弈的關鍵。主升浪的矛盾很多股民張嘴閉嘴的是只做主升浪,這也是不少股民夢寐以求的理想。但事實并非如此,而是無論什么股票大部分時間都是無序波動來回震蕩的,其80%的漲幅往往在20%的時間里完成,這段時間走勢就是主升浪。但如果不經歷那80%時間的煎熬,付出巨大的努力,進行量變的積累,又不可能實現,這才是最令人糾結的。

        我們在《收獲來自于成功還是失敗?炒股如捕獵!》中提到過的,捕獵的關鍵不是知道結果,而是擁有應變能力。人都有自己的認知局限,都喜歡聽自己想聽到的東西,但是市場環境是客觀的,我們改變不了,我們唯一能改變的,就是我們自己,不斷適應不斷去應變。

        當基本面爆發,處于景氣度向上的時候,市場會選擇無視其他瑕疵,等到基本面景氣度不行的時候,各種鬼故事都會跑出來,然后就是泥沙俱下。因此,不了解和經歷一個行業全貌,怎么可能博弈到主升浪,畢竟這個僅僅是一個行業中很短暫的一個周期,長期博弈中更多的時間則是考驗的因素,所以說白了,長期價值博弈中,考驗的不是其他因素,就是考驗自己的認知和相關知識儲備。因此,我們需要明確具體的因素,才能實現好的博弈,以及讓自己操作體系反脆弱。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