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伴導讀
【資料圖】
臨近“五一”,不少小伙伴正憧憬著愉快的旅行,卻橫遭“背刺”,相當糟心。
“背刺”他們的,是出游住房這件事。近日,“酒店民宿現漲價毀約潮”“提前三個月訂五一房間遭毀約”沖上熱搜。有網友調侃道:三年不開張,這是打算一開張就吃三年呀!
比如,有消費者投訴稱,2月底就預訂了廈門市集美區某酒店的客房,近日卻被告知該酒店“需要裝修”,所訂房間必須取消。集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核查發現“裝修”是假,“五一”期間該酒店客房屬于可預訂狀態,只是價格已經從消費者預訂的每間109元漲至每間597元。目前,集美市場監管部門已立案,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經營之道,貴在誠信。湘伴君認為,編織五花八門理由“趕客”再行漲價的酒店和民宿,不僅傷害了旅客情感,也損壞了城市的美譽度,背后反映的是亟待進一步規范的節假日旅游市場秩序。
毀約的毀約,漲價的漲價
湘伴君發現,“五一”臨近,酒店、民宿“漲價毀約”的現象,似乎并非個例。
社交平臺上,有不少網友發帖表示自己被退訂的經歷,借口五花八門,理由千奇百怪,非常奇葩。
有的說“倒閉了,換老板了”,有的說“店面轉讓”、有的說“拆遷”,還有的說,“五一”期間親戚朋友從外地回來,房子不對外出租了。總之,都是希望提前預訂的游客取消訂單。漲價亂象也不斷出現。近日,浙江臺州一酒店“五一”期間上架“99元大廳睡沙發”,令人目瞪口呆。在泉州、景德鎮,平日里一兩百元的快捷酒店,價格已經飆升至千元一晚。
有媒體匯總發現,全國各地旅游城市熱門景點附近的酒店在“五一”假期前3天的價格均較平日高出2至3倍,甚至還有酒店價格上漲5倍,令人直呼“酒店刺客”。
住宿業指望五一“回血”一波?
對“坐地起價”這事,酒店經營者、民宿老板們怎么看?多位民宿老板表示,過去三年民宿幾乎都不賺錢,有的還在虧本苦苦支撐,都指望著五一“回血”一波。疫情以來,酒店、民宿行業的日子確實不好過,其中尤以民宿行業為甚。據不完全統計,過去3年里,倒閉的民宿多達數千家;2020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民宿入住率一度腰斬,跌至18%。漲價,是市場導向下的一種合理反應。店家們希望抓住這波旅游熱潮,一掃過去的陰霾,可以理解。但漲價要用正確的“姿勢”,如何在合理區間進行漲價,保障消費者權益才是關鍵。
(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協合鄉龍尾巴社區,依山而建的民宿。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童迪 攝)
如今,預訂出游時的住宿,人們大多傾向于選擇互聯網平臺。那么平臺如何處理“毀約漲價”問題?
一名被毀約的消費者坦言:“平臺對我訂的旅店做了處罰,1.5倍罰金還有降低流量處理,但比起五一的盈利,小巫見大巫。”
互聯網經濟時代,各類平臺云起、選擇豐富,民宿酒店沒了這一家,還可以選另一家。更重要的是,平臺罰金趕不上漲價收益,導致部分商家“寧愿被罰款,也要堅持毀單”,本質上還是懲戒力度不夠,讓一些商家有恃無恐,隨意毀約。
消費者通過平臺與民宿或酒店約定了房價,并且依約支付了住宿費用,那就和民宿或酒店建立了契約關系,受法律保護。
湘伴君了解到,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
此外,在節假日等特殊時期,不同地方政府會出臺相應的政策進行臨時的價格干預。如果違反,則可能面臨罰款甚至停業整頓等行政處分。比如,近日,山東淄博“就地降價”引來無數點贊,一位江蘇蘇州旅客在預訂一晚1341元的酒店后被電話通知到了只用付735元,酒店告知理由是“政府限價”。
節假日旅游市場秩序亟需規范
每逢節假日,各類渠道上游客們的抱怨聲也多了起來:線上退款難、霸王條款、服務態度惡劣、虛假宣傳、加價宰客……
如何進一步維護消費者權益?近日,諸多人氣城市通過發出倡議書、召開告誡會、節假日開展暗訪等形式,出手整治節假日旅游市場,讓“五一”價格不“狂飆”。
(3月15日,資興市開展消費維權宣傳活動,宣傳消費維權和鑒別假冒偽劣產品知識,增強消費者維權意識。李科 肖映 攝)
湖南發布“游客滿意在湖南,我們在行動”倡議書,提出了7點倡議,其中要求各旅游企業做到不哄抬價格、不欺客、不宰客,不強迫購物、不虛假夸大宣傳,堅決抵制“不合理低價游”。
五一期間,海南省旅游市場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將組織3個執法檢查組開展假日旅游市場執法檢查,及時查處各類欺客宰客違法違規行為;同時還委托第三方機構組成3個暗訪組,以普通游客的身份赴市縣餐飲、住宿等消費價格及服務質量開展“體驗式”暗訪。
廈門市市場監管管理局召開“規范住宿業價格行為政策提醒告誡會”,要求住宿行業進一步規范“五一”假日期間旅游市場價格秩序,保障群眾、游客和經營者合法權益。
目前,多個在線旅游平臺回應,將承擔最高首晚房費3倍差價,承諾為遭遇“毀約”的消費者提供多種解決方案。
酒店、民宿“漲價毀約”亂象不僅關乎市場,同樣關乎一座城市、一個地區的旅游形象。遏制“漲價毀約”的亂象,一方面,要引導他們提升收益管理水平,根據消費者行為特點和變化的市場競爭環境合理定價。
另一方面,要有效約束不誠信行為,政府和有關部門對存在違規的行為商家加大懲戒力度。各地監管部門應當要及時介入、全程在線,果斷對一些亂象祭出罰則、絕不姑息;平臺對嚴重破壞經營行為的商家可以采取下架閉店整頓、拉入黑名單等措施,繃緊經營守規這根弦。
湘伴君認為,文旅復蘇來之不易,需要多方用心用情竭誠呵護,只有依法嚴懲那些為了一時之利搞“歪門邪道”的經營者,才能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擦亮當地的旅游品牌,讓文旅市場暖意融融。
文|陳奕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