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絲路嘉峪關的“烤肉江湖”:魏晉風味 千年“食尚”
【資料圖】
作者 閆姣 艾慶龍
如果要給蒼涼悲壯的西北戈壁添一把煙火,那當屬魏晉時期殺牛宰羊、穿串烤肉待來客的千年“食尚”。
連日來,淄博燒烤在中國內地成為頂流,成千上萬網友“進淄趕考”之余,各地也紛紛花式展示烤肉技藝。地處戈壁的甘肅嘉峪關市,魏晉風味亦飄香絲路。
嘉峪關烤肉風味獨特,歷史悠久,能追溯至千余年前。在當地“世界最大的地下畫廊”,考古專家于魏晉六號墓前室東壁和前室西壁,均發現繪有烤肉串的畫像磚。圖案顯示,奴仆用三叉戟串著顆粒分明的肉塊,架于火堆之上燒烤。
嘉峪關食烤肉的習俗沿襲至今,逐漸延伸出豐富的品類和多樣的吃法。就像蘭州人的一天從一碗牛肉面開始,嘉峪關的夜晚由一把烤肉開啟。當地流傳一句話:“除了羊毛不能烤,其余身上都是寶。”
烤肉串是食客常點的美味之一。制作烤肉串工序不繁雜,卻十分考驗師傅的功底,時間、火候、配料都要掌握,非三四年不能出師。
用鐵釬穿好烤肉,隨著炙烤,肉串漸漸滲出油,發出噼啪的響聲。此時,再佐以孜然、辣椒面、椒鹽等各種調料,冒油的肉粒裹挾著噴香的佐料,烤肉味鉆進鼻子,刺激著味蕾,令人情不自禁吞咽口水。等肉串端上來,趁熱擼一口,饞勁立馬得到滿足。
行走在嘉峪關街道,烤肉店隨處可見。作為嘉峪關網紅烤肉之一的“小黨烤肉”,已經營十多年,開設多家分店。店主黨發軍說,生意火爆時,一個店鋪一晚上就能賣出至少十只羊。
嘉峪關“90后”徐飛是烤肉資深愛好者。據他回憶,小時候的烤肉都是街邊攤,放學最期待的就是跟著大人圍桌吃肉,還要根據個人口味點一些“烤肉伴侶”,比如寬粉、土豆、蝦尾、杏皮水等。工作后,每逢朋友來,他也會用一頓烤肉招待,介紹當地烤肉文化之余,將最正宗吃法講給朋友聽。
“喜子烤肉”因口味獨特,菜品佳質量好受到食客的喜愛。提及嘉峪關烤肉好吃的原因,該店鋪合伙人之一的李永成說,當地所用原料大多是“祁連羊”,食芳草、飲甘泉、啃堿土,所以體健、肉鮮、無膻味,頗受消費者青睞,“以前周末生意最好時,一天的營業額就有3萬元(人民幣)”。
2009年,嘉峪關烤肉串烤制技藝被列為嘉峪關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嘉峪關烤肉隨著旅游業的興起已經聲名遠播,但‘食尚趕烤路’任重道遠。”嘉峪關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餐飲服務食品監管科科長蔡長林說。
4月29日至5月3日,嘉峪關舉辦以“千年風味,嘉峪關烤肉”“時尚嘉峪關,美味烤肉香”“千年烤肉串,吃‘嗨’嘉峪關”為主題的烤肉文化活動,設置網紅打卡點,吸引游客穿漢服、品美酒、吃烤肉,體驗魏晉邊塞文化,“烤肉+文化”一節多點,打造火爆烤肉擼串場景。
隨處可見的烤肉攤和持續多天的烤肉活動,成為游玩至此的美食愛好者的“風味誘惑”。“五一”假日期間,專程從蘭州自駕來的章蕓一家人接連享用了四五頓烤肉。在戶外燒烤攤,她們就著啤酒,和著微風,享受意美好的時光。(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今日熱議:118圖庫彩圖開獎結果_118圖庫開獎結果獎168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