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勞模工匠談奮斗 | 李杰:成績是通過一次次實踐、一次次總結得來的

        工人日報客戶端 2023-05-07 10:09:15

        李杰是山西華陽集團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一礦機電工區高級技師,工作26年來,李杰處理了上萬起井下電氣設備故障,有“礦上華佗”之稱,曾榮獲全國勞模、全國技術能手、全國最美職工等榮譽稱號。同時,他還通過勞模創新工作室,帶出大批技術骨干。其中,24人成為技術骨干,3人被評為全國技術能手,7位徒弟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在近年舉辦的多屆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李杰或是作為教練員帶隊參賽,或是擔任裁判,他的多名徒弟進入綜采維修電工組前三名,有一次更是包攬了賽項前三名,他自己也被評為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賽優秀教練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從一名綜采維修電工到井下設備的礦山“華佗”,是什么激勵您為之奮斗?分享下您的奮斗經歷。

        李杰:我是“煤二代”,17歲從陽煤技校畢業后,就踏踏實實在煤礦落腳,也記住了父親的話,“當工人要有上進心,要當有技術、有水平、含金量高的工人”。井下機電設備出現故障,我總是自告奮勇,沖在前、干在先。這些年來,我參與處理了上萬起井下電氣設備故障,通過一次次實踐、一次次總結,取得了今天的一點成績。

        經歷了煤礦由機械化、信息化、自動化到智能化的發展,我越來越覺得,當工人的樂趣就是在工作中不停地學習提高,不停地完成任務出成果,這讓我收獲創造的快樂,也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2、現代科技迭代升級日新月異,智能化礦山建設成了您的新“戰場”。您的工作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做了哪些努力適應新的工作?

        李杰: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新材料、新工藝、新工具不斷涌現。要想做最優秀的技術工人,就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

        從地下到“云上”,煤礦智能化不能“另起爐灶”。井下七八個廠家的設備功能大同小異,但線路布設、數據端口等大相徑庭,智能化系統集成廠商人員犯了難,而我們熟悉設備情況要找到下手點。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廠商人員到不了井下現場,眼看智能化工作面建設要延后,我們決定自己動手安裝調試智能化設備。得益于此前推進2個智能工作面建設時在旁“觀戰”積累的經驗,我們團隊4人在廠商人員遠程指導下,去年完成了19個采掘工作面的智能化建設任務。我想講的是,新時代的產業工人只有不斷學習、提升自己、勇于挑戰,才能與新技術新設備同步迭代升級,始終緊跟時代趨勢。

        3、利用李杰勞模創新工作室平臺,您帶出大批技術精英和骨干,積極做好傳幫帶工作,有哪些經驗分享?

        李杰:作為一個工人,將知識、技能用于工作,創造性地解決一個個難題,攻克一個個難關,真快樂。這一點,一定要有切身感受。要通過技能比武檢驗技術工人鉆勁、干勁、闖勁,形成技能人才成長梯隊。

        開始帶徒弟時,從安全角度考慮,設備逐臺過、手把手地教。因為井下有上百臺高壓電氣設備,如果技術不純熟造成意外,后果不堪設想。隨著智能化程度提升,在井上通過筆記本電腦就可以調整井下的情況,帶徒弟更要注重引導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否則難以應對不斷更新的機電設備。

        4、有什么話想對青年技能人才分享?

        李杰:社會上有種傾向,認為衡量個人價值似乎就剩下工資收入。青年工人受此影響,容易產生急功近利、好高騖遠的心態。青年工人要多聽聽勞模工匠的故事,激發責任心和主人翁意識,做到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專一行,踏踏實實提高技能,在實干中實現人生價值。

        現代產業工人正在從“出大力,流大汗”向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方向轉變,青年技術工人要抓緊時間充實自己,充滿抱負和上進心,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5、工作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

        技能比武比的是扎實的技能功底和臨場的心態發揮,只有在平時的工作和訓練中達到嚴苛的標準,才能在賽場取得好成績。我是第六屆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綜采維修電工組第三名,隔年的第七屆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我的徒弟一舉奪得冠軍,有一次還包攬了前三名。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看到徒弟們奪得好名次,是我極其高興、極為幸福的時刻。

        (李彥斌)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