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立體化發展模式_天天訊息

        經濟日報 2023-05-24 08:40:51


        【資料圖】

        建立多樣化立體性的鹽堿地綠色發展模式,對于提高區域水土資源利用效率,守住耕地保護紅線,提高糧食保障能力,深化利用鹽堿地生產的各種飼草植物、功能植物,構建適合不同區域鹽堿地綜合治理的生態經濟產業鏈具有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濱海鹽堿地改良以“改”為主的觀念根深蒂固,傳統技術資源投入成本高,而且鹽堿地開發用途較為單一,主要用于糧食生產。當前,亟需構建以耐鹽堿作物、新品種為基礎的綜合性一體化解決方案,挖掘鹽堿地利用潛力,建立適生控鹽與生態化利用的鹽堿地綠色發展新模式。中國農業科學院近年來率先布局啟動的重大科研攻關任務“鹽堿地產能提升關鍵技術與集成示范”項目,就是在黃河三角洲形成了針對不同類型鹽堿地的糧油作物、飼草作物和特色作物產能提升技術體系。

        具體來講,輕度鹽堿地著力解決糧油作物產能和養分利用效率低等問題,破解輕度鹽堿地低投入技術需求和綠色消障產能快速提升技術難題,重點開展耐鹽高產品種鑒選、微生物抗鹽促生、化肥減量增效、配套栽培技術的研究集成,形成濱海鹽堿地糧油作物豐產增效技術模式,實現多產糧目標。

        中度鹽堿地著力解決飼用作物產量低、品質差、鹽分表聚化嚴重等問題,從優質品種篩選、高效阻鹽培肥、多水源利用等層面攻關,破解中度鹽堿地障礙消減與飼草作物產能提升難題,實現產得好目標。

        重度鹽堿地著力解決適生耐鹽堿特色作物少、含鹽量高且鹽分淋洗難等問題,從快速脫鹽、智能調控、適生種植等層面攻關,破解重度鹽堿地快速排鹽與適應種植難題,實現有特色目標。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鹽堿地改良團隊首席科學家 李玉義)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