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萬里
2022年開年,榮盛發展董事長耿建明在動員會上表示,“熬過這個寒冬,就是春花爛漫....”。
(相關資料圖)
一年多時間過去了,耿建明與他的公司不僅沒有走出低谷,反而迎來至暗時刻。
2023年5月25日,榮盛發展再次跌停,股價跌至1.17元,總市值為50.87億元。相比歷史高點,該公司股價、市值跌幅達九成,實控人耿建明的財富縮水超百億。
隨著榮盛發展曝出業績虧損、財務緊張等問題,這家河北知名房企短期內陷入困境。
榮盛發展是河北省第一家通過IPO上市的地產企業,它昔日的輝煌離不開董事長耿建明。
耿建明的事業在北方,但不屬于北方人,他出生于江蘇南京。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耿建明從華北航天工業學院畢業后,被分到了一家國企。仕途一帆風順之際,他毅然選擇下海創業,啟動資金1萬元,其中一半是借來的。
在初期,耿建明的事業沒啥起色,直到1998年,耿建明在他的老家南京拿到了第一個房地產項目,并大獲成功。
后來,他又將房地產業務擴展到河北廊坊,在房地產紅利機會、自身苦心經營等一系列因素共振下,榮盛發展開始在河北房地產市場立足,并一步步做大。
2007年8月8日,榮盛發展迎來歷史性時刻,成功登陸深交所,成為A股一員。
2017年4月份,在雄安新區概念炒作下,榮盛發最高漲至13.45元,總市值一度突破580億元。從2020年開始,榮盛發展進入熊市,股價一路下行,目前已跌至1.2元以下。
目前,榮盛發展最新股價為1.17元,股價跌回到2007時期水平(十六年前),相較歷史高點跌去91.3%,總市值蒸發超450億元。
胡潤百富榜顯示,2017年,耿建明的財富為265億元,到了2022年已縮水至105億元。
榮盛發展在二級市場遇冷,引起部分投資者關注。今日上午,有股民提問稱,“最近榮盛股價連續下滑,全體股東損失慘重,請問公司經營是否正常?會采取什么具體措施保持股價平穩?”
榮盛發展方面回復稱,“二級市場的股票價格受市場環境、投資者情緒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公司目前運營一切正常,各項工作有序進行,本公司目前沒有根據有關規定應予以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項”。
2020年,是榮盛發展的業績拐點。那一年,公司實現歸屬凈利潤75.01億元,同比下降17.75%,創下2016年以來首次下降紀錄。
2021年、2022年、2023年一季度,榮盛發展分別虧損49.55億元、163.1億元、6.416億元,短短三個報告期合計虧損達到219億元,此前多年的利潤積累虧沒了。
今年5月10日,深交所對榮盛發展下發年報問詢函,明確要求公司“說明報告期營業收入大幅下滑、業績大額虧損且虧損面進一步擴大的原因及合理性”。
除了業績虧損外,榮盛發展的財務情況也不容樂觀。
2023年2月份,榮盛發展旗下兩筆中票“20榮盛地產MTN001”、“20榮盛地產MTN002”的剩余本金在原有展期方案基礎上延后1.5年兌付。3月份,榮盛發展旗下兩筆美元債違約,涉及票據本金合計約7.3億美元。
在2021年8月份,榮盛發展董事長耿建明在中期業績會上曾對外承諾,“公司25年來按時足額地兌付了各類的債務,過去沒有,現在不會有,將來也不會出現任何違約事件”。
尷尬的是,不到兩年時間,這個口頭承諾就不存在了。有業內人士認為,一般債務置換、展期就是廣義上的違約。
榮盛發展缺錢嗎?
截至2023年一季度,榮盛發展的貨幣資金余額為82.73億元,同比下降48.47%。同期,公司有息負債(含短期借款、應付票據、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及應付債券)余額合計為418.61億元,有息負債余額是貨幣資金余額的5倍以上。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榮盛發展的速動比率為0.282,均遠遠小于1,資產負債率為89.83%,同期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9.17%。
深交所在年報問詢函中還要求榮盛發展說明“是否存在流動性風險”、“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為了拉動地產業務發展,以耿建明為代表的管理層正在探索“光儲充一體化”,擬以母公司旗下榮盛盟固利新能源改造地產和物業。
援引鳳凰WEEKLY地產觀點,耿建明現在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榮盛盟固利上。
據了解,榮盛盟固利是一家動力電池企業,2021年時位列中國新能源專用車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榜第9名,但與動力電動龍頭寧王、比亞迪存在較大差距。數據顯示,2021年寧王和比亞迪裝機數量分別為40585輛、5739輛,同期榮盛盟固利裝機數量為1503輛。
另一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前十的企業分別是寧王、比亞迪、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LGES、蜂巢能源、欣旺達、孚能科技、瑞浦能源,未出現榮盛盟固利的名字。
榮盛發展目前處于低谷期,耿建明后續會采取什么行動改善局面,我們將繼續保持關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創新養老服務模式 為居家養老提供“北京方案” 當前簡訊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