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傍晚
突然傳出消息
有中國光伏企業高管
(資料圖片)
在參加2023年德國慕尼黑
國際太陽能技術博覽會時
被從現場帶走
此事頓時掀起軒然大波
成為圈內外熱議的話題
到底是怎么回事?
現在最新情況如何?
針對被帶走的原因
不少業內人士給出猜測
2023年德國慕尼黑國際太陽能技術博覽會是全球規模最大最專業的太陽能展覽會,由于在業內影響力較大,每年都吸引了全球大量光伏企業前往參展。
上海證券報記者從一位在現場親眼目睹這一過程的國內某光伏上市公司高層處,證實了該高管被帶走的消息。但他表示,該高管被帶走的地點不是展會現場,而是在慕尼黑機場。該消息也得到了多位參加此次展會的光伏業內人士確認。
記者另從一位消息人士處了解到,這次被帶走的不止一人,其中不少都是在航班降落慕尼黑機場后就被帶走的。“就在我們眼前,他被幾個穿制服的人帶走了。”該高層驚魂未定地向記者講述,被帶走的是常州一家還未上市的光伏電池組件制造企業高管。
有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或是由于此前長期存在的三角貿易,涉嫌違反德國相關法律法規。
但也有企業負責人稱,部分人員被帶走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簽證問題,就是拿著別的國家的申根簽證直飛德國,聽說有不少遣返的。
長江電新分析師稱,此次事件或與歐盟雙反有一定關聯,是2019年的“余音”,但也不排除其他原因進行協助調查。涉及企業均為三、四線小組件企業,不涉及上市企業及行業龍頭。該分析師認為以歐洲為代表的海外市場的確存在較高的進入壁壘,規范運行的龍頭企業確定性更強,也更能維持較優的盈利水平和競爭格局,本次事件無需過度解讀和擔憂。
上述“余音”指的是2019年5月份德國慕尼黑光伏展會期間,德國海關對中國公民執行了兩項逮捕令,或涉及太陽能組件的商業走私以及違法規避了2018年9月之前執行的歐盟最低限價MIPs,偷稅金額涉及數百萬歐元。
同時,據紐倫堡-菲爾特檢察官的女發言人Antje Gabriels-Gorsolke說,這兩名被捕者與另外一名于當年5月中旬被捕的中國人一同被關押在德國,而這名中國公民應該是在展會前后被捕,據悉這是一家中國光伏企業的高管。他的被捕的原因也是涉嫌參與向歐洲走私光伏組件。
來自奧格斯堡地方法院消息證實,該名疑犯也是他當周結案的刑事案件的關聯嫌疑人,涉案原因還是參與光伏產品走私。奧格斯堡檢察官辦公室的指控是,他們逃避了3500萬歐元的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
2019年5月底六月初,國內多家光伏龍頭企業幾乎在相同的時間段相繼發布高管辭職公告,被外界解讀為與上述事件有關。
光伏協會深夜發布澄清信息
國內龍頭企業未受牽連
今天(13日)凌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通過官方微信發布澄清消息稱,關于網傳我光伏從業者在德被帶走的消息多有不實,當事人只是協助調查,目前已回到酒店。這次協助調查的只有其一人,不涉及網傳的多家中國光伏企業,也沒有出現多名人員協助調查的情況。
記者進一步從業內了解到,坊間傳聞最廣的那位被帶走的光伏企業高管目前已重獲自由,圈內人士已通過微信與之聯系上。而對于此次事件發生的原因,商會一位內部人士告訴上證報記者,這仍是以前價格承諾的歷史遺留問題,個別當初違規企業需要補稅。
他表示,不要過于放大此次事件的影響,清者自清,知道內情的都知道怎么回事。
“很多網傳消息并不實,而且涉及的是之前‘雙反’的事,希望外界不要胡亂炒作。我們也已經和這個人聯系上了。他已經回到酒店,只是協助調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一位高層13日凌晨對上證報記者說。
對此,國內幾家龍頭企業協鑫、天合、隆基等內部人士12日均向上證報記者表示公司未受此事件牽連。
德國警方回復:
在一定條件下,逮捕已被暫停
記者就此事詢問德國慕尼黑機場聯邦警察,德國警方回復稱:“(當地時間)今天早上(大約07:30),德國聯邦警察(穿著制服!)在來自上海的LH727航班抵達時逮捕了一個人。”“德國奧格斯堡的檢察官辦公室已經對此人發出了審前拘留令(pre-trial detention order)。”德國警方稱,“此人于14:00被帶到奧格斯堡地方法院的法官面前。但在一定條件下,逮捕已被暫停。”
據第一財經記者查詢,航班號lh727航班于北京時間12日凌晨01:03從上海浦東機場出發,于當地時間7:05抵達德國慕尼黑機場。
另據媒體報道,漢莎lh0727航班上搭載了超過一半以上中國光伏從業人士。他們都是計劃參加于6月14日~16日在慕尼黑舉行的歐洲國際太陽能展(intersolar europe)的。
應是少數小企業不規范運作
引發的個案
在2012年歐美相繼發起針對中國光伏產業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后,2013年12月,中歐簽訂光伏最低價格承諾協議MIP(Minimum import Price)。該協議要求各家公司以高于最低進口限價的價格對歐銷售太陽能產品,且每年銷售量須限制在一定配額內;協議外的廠商則需繳納47.6%的關稅。
“沒啥大事,洗洗睡吧。”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專家委副主任呂錦標在朋友圈如此留言。他隨后告訴上證報記者,這應該是少數小企業不規范運作引發的個案,國內大的主流光伏企業國際貿易很規范,目前沒聽說有哪家牽連在內的,預計這一事件對我國光伏產品后續出口歐盟也不會造成影響。
“這仍是2018年前‘雙反’遺留問題。這次涉事的公司算是之前的‘漏網之魚’。”另一位長期在德國學習工作、了解內情的光伏圈資深人士告訴記者,此次事件目前仍僅涉及少數三四線光伏小企業,一些已抵達慕尼黑的朋友向他反饋其他都很正常。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