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新農具” 拓出田野發展新活力

        人民網 2023-06-17 17:13:40

        從“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到“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千百年來鄉村里的田園屋舍與阡陌炊煙,既是眾多仁人志士詠懷言志的意象,也是布衣黔首耕種謀生的棲息之地。如今,伴著中國人民銀行推動下的精準金融服務,鄉村美、產業興、農民富的和美鄉村建設正愈發完善。

        據悉,中國人民銀行及時謀劃出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按年度開展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督促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讓金融資源成為“三農”領域的“新農具”,繼而用足支農再貸款,開拓出創新型鄉村振興信貸產品和專屬金融服務,確保優惠資金精準直達涉農主體,精準支持美麗鄉村建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助農特色金融產品

        滿足農戶多樣化需求

        仲夏時節,萬物葳蕤。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郁郁蔥蔥的百畝黃桃種植基地里,種植大戶何松青已為樹上的黃桃果套上防蟲袋。

        “我自己種了50畝黃桃,還有250余畝是和合作社農戶一起種的。從開始種植到現在,炎陵農商銀行提供的30萬元‘黃桃貸’對我的幫助很大。”何松青表示,剛開始種植黃桃時,買苗、施肥、請人工等必要投入需要持續三年后才能掛果進行售賣變現,而他經濟實力有限,當地銀行的支持幫了他大忙。

        何松青一邊查看黃桃果套袋情況一邊介紹自己的生意經。 人民網 黃盛攝

        人民網財經了解到,人民銀行通過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以及差異化存款準備金等貨幣政策工具,為金融機構服務涉農主體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截至今年3月末,人民銀行涉農貸款余額53.04萬億元,同比增長16.2%;金融精準幫扶貸款余額5.01萬億元,同比增長8.1%;全國支農再貸款余額為5960億元,扶貧再貸款余額為1436億元。

        這其中,何松青所說的“黃桃貸”,就是當地金融機構以人民銀行發放的扶貧再貸款和支農再貸款為依托,進行的金融產品創新。當地金融機構將黃桃種植數量、樹齡、黃桃收入等信息作為評級授信的依據,對符合授信條件的種植戶進行資金支持的特色貸款產品。不僅是“黃桃貸”,針對湖南“一縣一特”特色產業,如醴陵油茶、白關絲瓜、攸縣香干、茶陵紅茶等,當地金融機構也創新了類似特色信貸產品,有效滿足了涉農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

        得益于這些特色信貸產品的扶持,2021年投資建廠的炎陵娜妹子食品有限公司在今年又增加了3條生產線。該公司負責人劉麗娜表示,今年企業在原有炎陵農商銀行支持的980萬元貸款基礎上,又獲批了300萬元銀行貸款,公司的生產規模和收購能力有了進一步提升的堅實基礎。

        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樓航說,為扶持鄉村產業發展,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連續三年在湖南省推進金融支持“一縣一特”特色產業發展工作,組織銀行機構下沉農業產業園區、鄉鎮、村組走訪,多層級舉辦銀農對接,協調當地行業主管部門建立健全特色產業客戶數據庫,2022年發放貸款超100億元,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開展信用村“整村授信”

        金融助理服務好“最后一公里”

        茂林修竹,水田交錯……從連江口鎮向西行8公里,連樟村整潔的鄉間步道、各具特色的村舍、智能化的農業產業園穿過夾道的竹林映入眼簾。伴隨著金融機構打通鄉間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農民們的致富增收夢想正在這里走向現實。

        在連樟村村口的商店里,陳女士喜歡向來往的行人遞上一杯自己泡的茶,并熱情地介紹自己攤位上的麻竹筍、花生、枸杞、菌菇等干貨。“我從隔壁鎮來到連樟村,在農商銀行低利率的貸款支持下,我一邊種地一邊在村口攤位做起了自己的生意,家里還有公婆照顧著兩個孩子,一年下來也能掙到生活費。”陳女士說,連樟村物產豐富,在金融機構“整村授信”的支持下,村民們可以借助低成本的資金支持把很多農產品深加工后,通過網絡和物流銷往各地。

        在連樟村,陳女士正在向過往的行人遞上自己沖泡的茶水。 人民網 黃盛攝

        “整村授信”是人民銀行清遠市中心支行引導金融創新信貸產品、探索出的打通城鄉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的服務模式。其中,2019年1月,英德農商銀行與連樟村簽訂“整村授信”協議,向連樟村整村授信1億元,同時提供貸款利率優惠、流程提速等增值服務。2020年2月,隨著連樟村經濟的迅速發展,英德農商銀行再次向連樟村整村授信1億元。

        據人民銀行清遠市中心支行行長劉淑敏介紹,人民銀行深化“農融通”平臺應用,擴大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采集范圍,進一步豐富信息采集指標體系,全面科學評定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等級,同時支持金融機構通過“農融通”平臺查詢涉農信用信息,科學評定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等級,輔助開展信用村創建與“整村授信”工作,以信用村為單位為信用良好的農村經濟主體提供信貸支持,解決農民貸款難題。

        數據顯示,清遠轄內164個省級“一村一品”專業村全部完成信用村創建和“整村授信”,幫助7653家涉農主體獲得融資,融資金額10.11億元。截至今年4月末,累計完成801個信用村“整村授信”工作,占清遠市行政村總數的77%,實際發放貸款2.93萬筆,金額40.66億元,惠及涉農主體2.6萬個。

        在信用村“整村授信”落地的過程中,處于農村服務一線的“金融村官”“金融助理”對信用良好的涉農經濟主體給予規模傾斜、額度放寬、利率優惠等授信支持,形成正向守信激勵。

        “金融助理就是將銀行的服務窗口搬到村民的田間地頭。”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駐英德連江口鎮金融助理紀逾睿說,金融助理的工作既要為農戶解決貸款難題,也是基層金融服務的宣傳員、聯絡員。“很多農戶往往需要金融產品服務,但又缺乏金融知識,特別是有些農戶缺乏有償使用資金、利用金融工具的意識,甚至對運用金融工具存在抵觸的心理。”紀逾睿說:“這就需要金融助理去宣講、去普及,與農戶建立起直接聯系,和農民以心相交,助推金融‘活水’灌溉鄉村發展。”

        夯實金融基礎設施

        農業經營主體“觸網”轉型

        “要致富,先修路”,這一樸素的諺語講述出農民改善基礎設施的強烈愿望。如今,伴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路”不再單純地指公路、鐵路等傳統基建,通訊網絡、移動支付等系統也成為鄉鎮公共服務的重要基礎。

        就移動支付而言,這一金融基礎設施正在人民銀行的推動下,形成覆蓋廣大鄉鎮地區的服務網絡,撬動著經濟民生需求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飛速發展。

        “使用悅農e付收銀的移動支付系統后,顧客只需掃碼即可完成付款,款項則直接進入我們的銀行賬戶里,方便我們及時、自由支配。且交易記錄,還可以在我們向銀行申請信貸支持時,作為經營狀況的憑證。”在廣東省清遠市湞陽峽移動支付示范商圈,陳先生開設了一家茶葉門店。如今,他的茶店接入了英德農商銀行悅農e付收銀臺、智能POS機、云喇叭語音播報等機具,用科技賦能提升移動支付便捷性。

        在湞陽峽移動支付示范商圈內,陳先生正在門店里展示金融支付系統。 人民網 黃盛攝

        據介紹,在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指導下,人民銀行清遠市中心支行自2020年起開展移動支付示范鎮建設,推動移動支付在農村地區普及應用。截至2023年4月末,清遠累計建成移動支付示范鎮25個,打造鎮域移動支付示范商圈40個、示范點1441個;2023年1-4月,清遠市各移動支付示范鎮累計發生聯網通用移動支付交易1873.58萬元。湞陽峽移動支付示范商圈便是其中之一。英德農商銀行副行長鄢宏開向人民網財經說,除了改造支付系統外,金融機構還通過定期舉行移動支付知識宣傳活動,積極提升商戶、用戶活躍度,并主動收集使用意見,及時改進、優化推廣策略,營造濃厚的支付氛圍。

        劉淑敏表示,圍繞“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工作思路,人民銀行清遠市中心支行組織廣東銀聯、銀行及支付機構依托移動支付示范鎮建設,持續暢通農產品“出村進城”銷售支付服務,借助“云閃付商城”“悅農生活”等平臺,大力推動電子商務、直播帶貨等消費新業態向農村下沉,助力暢通清遠雞、連州菜心、連山絲苗米等特色農產品線上銷售渠道,截至2023年3月末已帶動30家農業經營主體“觸網”轉型。

        “‘觸網’轉型后,茶葉的生意越來越好了,低成本、快速度地獲取信貸支持也更容易了。”陳先生提到,金融機構專門為小鎮的商戶設計了符合景區古色古香韻味的收銀臺臺牌、燈籠、木質牌匾等,讓商圈商戶掃碼支付變得更有氛圍感、更“有聲有色”。

        “有聲有色”的不僅是金融基礎設施,如今,湞陽峽移動支付示范商圈東側的京廣線上,不時飛馳而過的列車,帶著金融“農具”開拓出的田野活力、帶著人們對于鄉村振興的美好憧憬駛向全國。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