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昌江區電子信息產業園的江西樂彭電器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趕制訂單。本報全媒體記者王景萍攝
【資料圖】
本報全媒體記者邱西穎王景萍
這里的黨員干部說:“沒有等出來的精彩,只有干出來的輝煌。要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企業。”
這里的企業家說:“踏遍千山萬水,發現這里的土壤十分適合企業生長。要一直扎根并茁壯成長,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回饋這一路來的滋養。”
這里,就是景德鎮市昌江區,一個人民安居樂業、大眾干事創業、政企水乳交融的地方。2022年,昌江區干部群眾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賽場上團結一心、銳意進取,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獲評全省2022年度市縣綜合考核第一等次。連日來,記者深入企業車間、基層群眾調研采訪,探尋昌江區高質量發展的奧秘。
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勇爭先
6月2日上午,在昌江區陶青臺文創園合盛寧封陶瓷藝術數字產業基地,陶瓷主播對著鏡頭繪聲繪色地介紹精美的景德鎮陶瓷,吸引眾多國內外網民關注。
總投資20億元的陶青臺文創園,是昌江區圍繞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聚焦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加強對外文化交流而打造的新平臺。目前,該文創園已吸引寶瓷林、寧封窯等70余家品牌企業入駐。園區年產值突破3億元,一躍成為昌江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發展勢頭強勁的陶青臺文創園,是昌江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的一個縮影。“過去的昌江,靠思想解放起家,今天的昌江,依然要靠解放思想全面起勢。”景德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昌江區委書記倪衛春表示,緊扣中心,圍繞大局,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是昌江區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關鍵。
放大坐標系、找準參照地,2022年,昌江區積極對接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深入調研,產業格局得到拓寬,工作思路更加明確,爭先氛圍愈發濃厚。該區以更優路徑深化改革開放,圍繞“2+1+N”優勢產業,黨政主要領導外出招商119天,對接企業142家、客商33批次,簽約引進“20”項目3個、億元以上項目25個、5億元以上工業項目7個。全區45個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快馬加鞭。區國資平臺資產規模從2020年的2億元,一路攀升至上百億元。
優化營商環境,關乎昌江全局、決定昌江未來。該區出臺38條助企紓困舉措,為652家企業兌現減稅降費1.4億元,發放各類貸款1.1億元,完成專利質押融資1.37億元。一個個數據,印證著昌江區改革開放的腳步。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簡政放權,不斷做優政務服務,積極打造“昌快辦·暢快辦”政務服務品牌,開展“千名干部進萬企”精準幫扶活動。2022年,昌江區全年新增經營主體11624戶。不少在全國多地都有布局的規上企業,紛紛明確將總部落戶昌江區。
創新驅動,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
“利用集團自主打造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設備年維護成本可降低15%,水電氣等年用能成本可降低10%……”6月2日,提起創新驅動話題,位于昌江區的景德鎮黑貓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吳淦充滿自豪。去年,該集團申報的“基于黑貓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數字化轉型創新應用”項目,成功入圍工信部2022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領航應用案例名單。通過創新驅動,多元發展,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達到174億元,創歷史新高。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戰略支撐。昌江區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引導、扶持轄區龍頭企業轉型升級。2022年,該區重點企業累計投入資金4.75億元實施工業技改,專精特新企業達到7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1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2家;數字經濟規模以上核心企業達到35家,省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增至6家。
創新驅動夯實了發展新優勢,構建起產業發展新格局。2022年江西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江西富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昌江區專業從事化學及生物藥物研發、生產、銷售的制藥企業。公司設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多個研發中心,承擔并完成多項國家、省市科技計劃,獲得江西省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等眾多榮譽及46項國家專利。
依托科研團隊研發新產品,富祥藥業又投資50億元,在昌江區打造富祥科技項目,正式進軍新能源、新醫藥及生物制藥產業。2022年12月,一期項目試投產3個月后,在產能負荷約30%的情況下,主營業收入達到1.06億元。公司副總經理陳應惠信心滿滿地說:“公司將繼續強化創新驅動,搶抓產業發展風口,搶占行業競爭賽道,力爭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沖擊百億元產值大關。”
敢闖敢試,“兩區”融合發展譜新篇
6月2日下午,在昌江區電子信息產業園,工人正在流水線上緊張地忙碌,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電子信息產業園是昌江區通過“騰籠換鳥”,盤活閑置用地打造的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2022年,產業園一期建成。昌江區通過從景德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搬遷而來的江西樂彭電器有限公司,引進6家投資上億元的配套企業,產業園2023年總產值預計達20億元。樂彭電器總經理李海云說:“以前,我們一直夢想著有一個配套企業齊全的產業園區。受困于高新區工業用地緊張,夢想一直難以成真。如今,通過‘兩區’融合新政,多年的夢想終于實現。”
為了打破制約發展的藩籬,2022年2月11日,“兩區”打響融合發展第一槍,聯合出臺《景德鎮高新區和昌江區“一區多園”融合發展的實施方案》《兩區社會事務剝離協議》,聯手引進投資超20億元的高鐵剎車片項目,推進總投資達445億元項目36個,“兩區”工業營業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
昌江區委副書記江智峰告訴記者,融合發展一年多來,“兩區”在景德鎮市率先完成公交“村村通”,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兩區”堅持共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去年,新(改、擴)建昌江區航空學校、昌江區高級職業學校、昌江區第二中學、昌江區直屬幼兒園等校園7所,新增學位7460個,超過2600名高新區工人子女實現就近入學。此外,高標準建設一批農(集)貿市場和鄰里中心,有效提升“兩區”群眾的生活品質,真正實現發展成果由“兩區”人民幸福共享。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家電零售渠道今年突然泛濫成災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