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通“北向通”自2017年7月3日啟動六年來,為全球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通道。
7月4日,債券通有限公司舉辦債券通周年論壇,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在論壇致辭中表示,債券通啟動以來取得非常好的成果,已經成為中外投資者跨境配置債券資產的主要渠道,大大提升了人民幣資產在全球市場的地位,并有力地推動內地債券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
(資料圖)
他說,下一步,香港金融管理局將會跟兩地的監管部門共同研究推出離岸的國債期貨,為北向通提供重要的配套工具。
“近期全球市場較為波動,債券通交投保持活躍。”余偉文介紹,以今年5月為例,“北向通”成交量超過9700億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占國際投資者在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總成交量的七成。
他認為,債券通成功的關鍵之一是兩地監管部門和金融基建堅持以市場為本,不斷完善交易、結算等各個環節。例如“北向通”籃子交易功能,以及交易結算失敗一站式線上報備服務,看似是一些技術性的提升措施,但對于提升債券通的交易效率和操作便利度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債券通平臺不斷尋求突破、進步。
“南向通”平穩起步,穩健發展,為香港債券市場帶來發展機遇。香港近年來出臺不同激勵措施和稅務政策,鞏固香港作為亞洲債券發行樞紐的地位,尤其是推動綠色債券和點心債市場更快發展。但余偉文也坦言,債券通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特別是豐富“北向通”投資者的風險管理工具箱。
“去年來,受到中美利率倒掛、疫情等因素影響,市場出現一定波動,投資者對于風險管理工具的需求更為突出。”他說,“北向互換通”在今年5月順利開通,方便境外投資者進入流動性較充裕的在岸利率互換市場,更有效地管理短債利率風險。
目前“北向通”投資約四成交易集中在五年或以上期限的債券,缺乏有效途徑對沖相關利率風險,對國債期貨有很大需求。
未來,他表示,港金融管理局將與兩地監管部門共同研究推出離岸國債期貨,為“北向通”提供重要配套,吸引更多中長期機構投資者參與內地債券市場,同時推動香港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的發展。
余偉文說,下一步的目標是研究推出更多債券市場常見的盤活存量、提供流動性的安排,讓投資者更有效地利用持有的債券進行流動性管理,促進市場活力和健康發展。同時,香港金融管理局還將優化“南向通”的運作安排,擴大做市商范圍,以進一步提高二級市場流動性,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增加香港債券市場的吸引力。
此外,他還介紹,香港金融管理局會繼續全面推進香港債務工具結算系統CMU的升級擴容,加強與內地金融基建合作,引進更多市場化的措施和安排,提升服務水平,增強競爭力,更好地從結算、托管、流動性管理等方面便利發行人和投資人參與香港債券市場,從而可以更有利地配合內地債券市場的雙向開放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此前,在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今年5月,北向的債券通推出了利息互換的互換通,讓境外投資者有更好的動機去投資內地市場。“下一步我們希望把風險管理工具的工具箱豐富好,讓境外投資者通過香港來投資內地資本市場,有更多手段和方式管理風險。除了剛推出的利率互換,我們也會積極推進國債期貨推出,讓境外投資者投資內地有更大的驅動力。”他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