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也做直播帶貨了,張勇親自帶隊

        電商報 2023-07-31 10:45:10

        釘釘支持直播帶貨

        今年 1 月份,我們發現釘釘開始做電商賣貨了。

        半年后的今天,我們發現,釘釘開始直播帶貨了。


        【資料圖】

        前兩天,筆者在照常上班打卡,準備開始一天工作的時候,發現在原本整潔明了的釘釘界面,出現了一個不太常見的功能選項 " 視頻號 "。

        點擊進入界面之后,釘釘視頻號中的內容居然是兩位主播在直播帶貨,帶貨的產品為五糧液、茅臺等諸多酒水產品。

        這不由得勾起了我們的好奇心。

        圖源:釘釘截圖

        我們發現,在最新版的釘釘 APP 下方的核心功能 " 協作 " 中,多出了更多不同種類的選項,具體來說有協作、文檔、學習、視頻號、管理,以及之前提到的釘選企業服務平臺。

        上述直播帶貨的場景,就是在視頻號功能中。

        具體來看,釘釘視頻號中主要有類似于短視頻平臺的各類趣味短視頻,以及直播功能。

        在直播頁面中,整體以名師講座、企業服務、經營難題解答、大咖分享等內容為主。

        除了這些更符合釘釘氣質之外的直播,開始有部分賬號進行直播帶貨酒水、美妝、日用百貨等諸多產品。

        比如在直播酒水的鑫福購中,賬號的簡介是 " 為中小企業提供企業員工內購等數字化解決方案 ",在具體的發布內容中,卻像是一個帶貨達人一般,利用短視頻內容為直播帶貨引流,同時直播帶貨還能收看回放。

        圖源:釘釘

        電商報發現,不只這一個賬號,此外還有直播售賣編程課程的路飛學城,售賣美妝、日化、話費充值等產品的釘工牌福利等諸多賬號。

        從直播帶貨賬號主體來看,既有釘釘平臺旗下的自營賬號,也有企業、達人的賬號等等。

        我們在回看直播帶貨的時間線時,發現鑫福購最早的一場直播帶貨,在今年 3 月份就開始了。

        釘工牌福利的直播帶貨之旅,最早可以追溯到 2022 年 7 月 20 日,帶貨商品以各類美食和日用產品為主。

        從回放數據來看,這場時長兩小時的直播帶貨,共吸引了 47.8 萬人觀看。

        從帶貨產品的來源來看,既有天貓企業購平臺,也有 1688 產品,基本上與阿里旗下的其他電商資源對接在一起。

        由此可見,看似低調的釘釘,已經在悄悄探索電商、直播帶貨在內的各種商業化變現方案了。

        圖源:釘釘

        實際上,2022 年 5 月,就有市場消息顯示,釘釘正在研發一款 " 視頻號 " 性質的產品。當時行業內普遍對釘釘視頻號報以期待。

        從一年后的市場熱度來看,釘釘短視頻和直播帶貨等功能,還沒有大規模破圈。

        直播帶貨僅是小范圍的開展,短視頻中的諸多內容也是來源于快手等其他平臺。

        而在商業化的探索上,釘釘不只有直播帶貨一種形式。

        今年 1 月,電商報發現釘釘上線了類似于商城的釘選功能,其中布滿了企業采購、產品租賃、差旅服務等選項。

        根據釘選運營負責人吳仲亮的說法,釘選主要面對的是 B 端市場," 雖然乍一看容易被誤以為是電商平臺,但它和傳統電商的思路很不一樣,是更偏 B2B 的企業服務場景。"

        從我們的觀察來看,現在的釘釘商業形態越來越多樣,其中 " 天貓味兒 ",越來越濃。

        對于一個總用戶數量超 6 億的辦公平臺來說,也必須要解決如何賺錢的問題了。

        一切為了盈利

        任何一種商業模式,任何一家企業,經營的核心目的都是為了盈利。

        對于釘釘而言,也是如此。

        成立于 2014 年的釘釘,在辦公賽道中獲取超 6 億用戶,至今已經度過 9 年時間。

        早期的釘釘一直都不需要考慮賺錢這個問題。在阿里的支持下,釘釘的初代掌門人陳航曾堅定表示 " 保持初心 ",軟硬件都要免費。

        原釘釘 CEO 陳航,花名無招

        但是現在,時代變了。

        尤其是進入 2023 年以來,阿里進行了一系列的拆分和架構調整。釘釘所屬的阿里云智能集團從集團中獨立拆分。

        對于釘釘來說,之前那種依靠著阿里的好日子已經過去,現在他們必須要自己來賺錢養家。

        有接近釘釘的人士表示,2020 年一年,阿里至少在釘釘身上燒掉了 30 億,因為阿里所有事業部一度是免費無條件向釘釘提供資源和獲客方面的幫助。

        阿里財報顯示,2020 財年第四季度創新計劃和其他部分調整后的息稅前利潤損失達 30.63 億元人民幣。

        最近兩年,阿里的財報中則不再披露釘釘的具體經營狀況。但從釘釘收購協同辦公廠商 " 我來 wolai"、接入通義千問大模型等最新舉動來看,平臺的算力成本支出并不小。

        圖源:阿里云公眾號

        說了這么多,其實釘釘一直在虧錢,現在必須要想盡一切辦法來掙錢了。

        那么,問題來了,對于釘釘這類互聯網辦公平臺來說,應該朝著什么方向實現商業化?

        具體來看,第一個營收方向是企業服務。

        2022 年 3 月起,釘釘取消了原本的 " 免費午餐 " 模式,在免費版基礎上,分別針對中小企業、中大企業、超大企業,推出每年 9800 元的專業版、每年 10 萬元起的專屬版,以及每年 100 萬起的專有版。

        最近,釘釘公布了接入大模型后的產品進展,知識庫、Teambition、白板等加入 AI 能力,目前釘釘 12 條產品線、40 多項場景已接入大模型。

        用戶通過斜杠 "/" 就可以生成 PPT、思維導圖、數據分析圖表、項目看板等。而這個魔法棒智能生產力工具也被整合進收費模塊。

        圖源:釘釘官網

        第二個方向就是釘釘與阿里旗下的電商、生活服務等平臺合作。通過電商、差旅、租賃、直播帶貨等形式,進行商業化變現。

        值得一提的是,釘釘的野心并不停留在企業采購、租賃等細分電商賽道,企業服務中會遇到的出差、打車、酒旅、訂票等需求,也被整合進了釘釘之中。

        據官方介紹,目前,高德企業打車、智聯招聘、人人租等不同種類的企業服務提供商已加入釘選,面向釘釘用戶提供服務。

        以高德打車為例,高德采用聚合打車模式,聚合了滴滴、曹操、及時等 60 多家頭部網約車品牌,運力足,叫車快;各家網約車品牌在高德平臺相同的路程,各品牌運力商之間價格相差 10%-30% 不等。

        第三個方向是智能硬件生態產品。

        今年初,釘釘將智能硬件生態品牌正式升級為 " 釘巢 ",目的是想孵化更多的釘釘,向生態合作伙伴提供更多的硬件支持。

        具體的產品形態公司考勤、門禁、會議大屏、AR/XR 設備等,這些年來,釘釘至少已推出了 300 多款生態產品。

        拓展更多行業,即以完善的解決方案進入更多垂直行業,為不同的行業生態伙伴服務。

        圖源:釘釘發布會

        今年 3 月,釘釘還收購了協同辦公廠商 " 我來 wolai"。至此,釘釘在文檔、音視頻、項目管理等企業服務上全面補足短板。

        作為目前國內用戶數量最多的企業辦公平臺,釘釘也最直接的面臨著盈利和商業化難題。

        從釘釘在產品力、硬件生態、企業服務電商等多方面的商業化探索來看,他們依舊走在行業前列。

        張勇親自帶隊阿里云和釘釘

        2019 年,釘釘正式被并入阿里云智能事業群,從一款獨立的應用變成了服務于阿里云的平臺。隨后阿里云提出云釘一體戰略,釘釘變為企業級協同辦公平臺和應用開發平臺。

        伴隨著阿里的 1+6+N 的拆分,阿里前 CEO 張勇已經接任阿里云智能總裁,并直接分管釘釘。

        而張勇的親自帶隊,顯然將會給阿里云和釘釘帶來新的變化。

        圖源:阿里巴巴

        值得注意的是,變化已經開始出現。

        釘釘在加強與阿里云的協作之際,正在進行新一輪的降本增效。

        前幾天釘釘宣布,為更加專注于服務組織協同辦公數字化、智能化,釘盤的功能將于 2023 年 8 月 1 日起進行優化調整:私人文件存儲服務將進行關閉調整并轉由阿里云盤提供。

        上個月,釘釘還發布《釘釘會議權益限免調整公告》稱,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會議服務,自 2023 年 8 月 1 日起將逐步調整標準版的權益限免活動。

        具體而言,自 8 月 1 日起,釘釘標準版 100 人不限時會議權益將逐步結束限免,同時單場會議時長將從 45 分鐘提高至 60 分鐘,單場會議人數上限從 25 人提高至 100 人。

        取消釘釘私人盤服務,整合阿里云盤業務,同時調整限免權益活動,釘釘加速降本增效。

        圖源:釘釘公告

        而作為目前國內辦公平臺的頭部選手,釘釘的用戶數量依舊位于行業前列。

        第三方機構 QuestMobile 最新數據顯示,4 月協同辦公 APP 的月活躍用戶數保持高位:其中釘釘的月活用戶數量為 1.99 億、排名第一,企業微信以 1.02 億位居第二,飛書約為 0.12 億。

        從市場發展來看,據艾瑞咨詢最新預測數據,2023 年協同辦公市場規模預計達 330.1 億元,同比增長 12.5%。

        理論上國內辦公軟件市場依舊有很大潛力可挖。當前國內企業的辦公軟件付費率不足 15%,而在歐美市場,辦公軟件付費率已經超過了 70%,這之中必將會誕生一個相當龐大的市場。

        現在,釘釘逐漸走向獨立,并且持續探索更多樣的商業化變現方案。期待在張勇親自帶隊阿里云的當下,釘釘能在激烈的辦公軟件賽道,探索出一套成熟的盈利模型。

        作者 | 老電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