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數量突破1億

        亞匯網 2023-08-05 07:26:30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4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3年上)》。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1.04億個;銀行理財產品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3310億元。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25.34萬億元,較2022年末的27.65萬億元有所下降。業內人士分析,上半年規模下滑是受去年末理財產品破凈余波、6月末理財資金回流至銀行存款的影響。業內人士透露,7月以來銀行理財市場規模已有所回升。理財公司存續規模占比超80%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共有225家銀行機構和30家理財公司累計新發理財產品1.52萬只,累計募集資金27.75萬億元。截至6月末,全國共有265家銀行機構和30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共存續產品3.71萬只,較年初增長6.88%;存續規模25.34萬億元。分機構類型來看,截至6月末,理財公司存續產品數量和金額均最多,存續產品只數1.62萬只,存續規模20.67萬億元,較年初下降7.09%,同比增加7.99%,占全市場的比例達到81.55%。從產品類型結構來看,截至6月末,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4.31萬億元,占比為95.94%,較去年同期增加0.85個百分點。截至6月末,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為24.11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達95.15%,較去年同期增加1.32個百分點;混合類產品存續規模為1.11萬億元,占比為4.38%,較去年同期減少1.52個百分點;權益類產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存續規模相對較小,分別為0.08萬億元和0.04萬億元。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規模達7.79億元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理財產品投資資產合計27.70萬億元,同比下降12.92%。理財產品資產配置以固收類為主,投向債券類、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余額分別為16.15萬億元、1.85萬億元、0.90萬億元,分別占總投資資產的58.30%、6.68%、3.25%。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截至6月末,銀行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債券、非標準化債權、未上市股權等資產,支持實體經濟資金規模約19萬億元。理財資金投向綠色債券規模超2300億元,投向“具體來看,上半年累計發行ESG主題理財產品67只,合計募集資金超260億元。截至6月末,ESG主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1586億元,同比增長51.29%。此外,理財行業不斷推出特色產品,6月末存續專精特新、鄉村振興、大灣區等主題理財產品超200只,存續規模超850億元。個人7月以來市場規模已回升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數據發現,相比2022年末的27.65萬億元,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市場規模下降超2萬億元。此外,截至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規模已低于公募基金存續規模(27.69萬億元)。有理財公司人士分析,2023年上半年理財市場規模較年初下滑,總體上是受2022年四季度理財產品破凈余波的影響。事實上,隨著上半年債市從回暖到走強,居民存款增速放緩,一季度到二季度理財規模環比不斷回升。此外,7月以來,理財產品規模也有所回升?!安灰藢⒌陀诠蓟鹨幠R皇路糯髞砜?。”一位券商分析師向記者分析,上半年理財規模下滑與6月末受商業銀行存款考核影響、商業銀行引導理財資金階段性回流至銀行表內有關。此外,公募基金和銀行理財的產品特色和資產配置結構不同,不宜簡單對比。展望未來,國信證券首席金融分析師王劍認為,銀行理財規模進一步擴張有三個突破點:一是踏準配置輪動,隨著政策寬信用逐步落地,大類資產輪動帶動居民風險偏好提升,當前“固收+”產品具有擴容潛力;二是創新產品結構,在市場震蕩行情下挖掘收益增厚機會;三是拓展銷售渠道,國有大行代銷渠道有待繼續挖掘。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