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一味》(普洱)——“平河古春”普洱生茶

        深圳新聞網 2023-08-08 17:06:05

        編者按:年有四季,春、夏、秋、冬;茶有四味,苦、澀、甘、醇。它是一片神奇的東方樹葉,曾走過絲綢之路,也曾踏上茶馬古道;它是大多數人飯前飯后的調味,也是中國人待人接客的甄選好物。今天起,深圳新聞網將推出《一茶一味》欄目,以全新視角,尋茶之真味,傳承茶藝文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深圳新聞網2023年8月8日訊(記者 田志強)明朝萬歷年間(公元1620)《滇略》中記載:“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這是“普茶”一詞首次見諸文字,也是普洱茶早前的名稱之一。

        今天,深圳新聞網將帶領大家走進普洱茶的世界,一同了解普洱生茶的制作技藝及品飲方式。

        喝懂普洱,先從了解“普洱”一詞開始。“普洱”為哈尼語,“普”為寨,“洱”為水灣,意為“水灣寨”,帶有親切的“家園”的含義。現在大家所熟知“普洱”是在萬歷年間改稱至今,因自古以來該茶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

        普洱茶又有生、熟之分,本期將著重介紹普洱生茶。普洱生茶是指用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以自然的方式陳放,不經過人工“發酵”“渥堆”處理,但經過加工整理、修飾形狀的各種云南茶葉(餅茶、磚茶、沱茶、龍珠)的統稱。

        每年,3月至4月期間,云南平河自然村茶事正忙。在數百年高大的古茶樹上,身手矯健、眼疾手快的茶農忙著采摘古樹吐出的新葉,根據葉片的鮮嫩度,茶農僅采摘一芽二葉或三葉的茶青。

        采摘后的茶青,需要馬不停蹄地運回制茶的初制所,以古法普洱茶工藝進行加工。萎凋、炒青、揉捻、曬青、分揀、壓餅、包裝,每一道工序制茶工人都小心翼翼,精心雕琢,全程保證茶葉衛生無污染。

        成茶后的普洱生茶,茶性較烈、刺激,新制或陳放不久的生茶有強烈的茶味、澀味、湯色較淺或黃綠。以深圳為例,在常溫保存下,想要品嘗到普洱生茶的最佳味道則需存放2—6年,這時沖泡后的生茶,湯色黃亮,茶香清澈。

        沖泡普洱生茶也有講究,原則上應選擇軟水,如純凈水、礦泉水等,也可用符合飲用水標準的自來水。泡茶時要掌握好水溫,水溫對茶湯的香氣、滋味都有很大的影響,普洱生茶要求用100℃的沸水沖泡。

        用蓋碗沖泡普洱生茶時,投茶量一般以8克左右為宜,加水150~200毫升,有必要進行洗茶即第一次沖下的沸水立即倒出,洗茶可進行1-2次,速度要快,以免影響茶湯的滋味。正式沖泡時,5秒鐘左右即可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葉底繼續沖泡,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沖泡時間可慢慢延長,從1分鐘逐漸增加至數分鐘,這樣泡出的茶湯才比較均勻。

        喝不完的茶葉,在保存時也要格外注意。日常品用,選用無雜味密封罐、紫砂、紫陶、陶器等存放,把茶放入罐子里蓋好,放置于干燥、常溫、無異味的環境中。長期貯存,則需要選用紙箱+食品級袋子配合保存。將茶裝入食品級袋子放進紙箱封好,然后把紙箱放在干燥、常溫、無異味的地方,最好是放在置物架上面,避免直接觸及地面和墻壁,導致吸濕變質,避免陽光直射。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普洱茶“越陳越香”的概念并不完全正確。普洱茶通過生產、發酵等一系列的生產過程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一般在十年的保質期內普洱茶“越陳越香”這個概念是適用的,但超過了這個保質期,這個說法就并不適用。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