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方講解員約不上、非館方禁入,游客逛博物館想聽講解怎么辦?

        騰訊網 2023-08-18 12:06:22

        海報新聞記者 叢萍 儀首歌 濟南報道

        走進博物館,人們不僅期待邂逅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更希望了解背后厚重的故事,講解員便變成了逛博物館的剛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暑期以來,“博物館熱”持續高漲,人工講解也是“一人難求”,因此滋生了大量“野生講解員”。針對這一現象,不少博物館發布公告,不允許非館方許可人員在館內開展講解活動,館方講解約不上,非館方講解禁止進,游客逛博物館如何聽講解?

        館方人工講解供不應求

        暑期過半,北京市民吳女士已經帶著孩子去了南京、成都多地旅游。吳女士告訴記者,“在博物館只看不聽,什么都看不懂,大部分博物館都會免費分發展館或展品講解手冊,但對于孩子來講,電子導覽器操作困難,也比較乏味,博物館人工講解服務基本約不上。”

        正如吳女士所言,海報新聞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地方的博物館和一些人文景觀通常提供人工講解和各種類型電子導覽器,但是人工講解數量有限,預約困難。

        中國國家博物館官網8月25日之前的講解都已經約滿

        在人工講解方面,國家博物館可以提供公益講解和收費講解。公益講解每天固定時間免費進行,但參加名額有限。游客還可提前2—7天,通過官方小程序進行預約收費講解,分為精品講解和定制精品講解,精品講解費用為100元至200元/人/小時,每團不超過15人;定制精品講解費用為1000/小時/團,每團不超過20人。

        8月18日,海報新聞記者登錄中國國家博物館官網看到,8月25日之前的精品講解和定制精品講解都已經約滿。

        “每天游客人數上萬人,館方只有志愿者講解,有固定時間,不能預約。”近日,上海博物館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如果想聽講解,可以通過電子講解器。

        在南京博物館,暑假期間館方人工講解早已安排滿,游客約不上人工講解,只能選擇電子講解器或者公益講解。據南京博物院8月4日召開的加強開放服務工作媒體見面會數據,目前,南博每日有2萬余名游客進館參觀,人工講解方面每天安排志愿者公益講解4場,雙休和節假日增加到8場,館方的人工講解場次遠遠滿足不了游客需求。

        “野生講解員”大量涌現

        博物館的火爆,館方人工講解的供不應求,滋生了眾多從事博物館講解服務的“野生講解員”,其中有的是機構,有的是個人。

        海報新聞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以“博物館講解”為關鍵詞搜索,出現了大量此類商品,涵蓋全國各大博物館,大多只提供講解服務,不包括門票預訂等方面,按時或者按人數收費。

        以故宮博物院為例,2小時至3小時的講解服務,每人在158元至500元之間。南京博物院的講解費用則為每人100元至150元,講解時間為2至4小時;陜西歷史博物館200元至300元。

        吳女士在網上購買了非館方的人工講解

        吳女士就選擇了“野生講解員”。“我們在南京博物館一個講解員帶著10多個孩子,每人128元,逛了4個小時。在成都,杜甫草堂和都江堰沒有人工講解,武侯祠的人工講解約不上,我們都專門請了講解員,每人50元至70元不等,有講解有提問互動,答對還有小禮品,孩子聽得很開心。”吳女士說。

        “野生講解員”的大量涌現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比如入行門檻低,講解人員魚龍混雜,講解水平參差不齊,消費糾紛投訴無門。

        在南京期間,季女士在拙政園的停車場遭遇了“野生講解員”攔車,兩大兩小有人報價100元/小時,有人報價130元/小時。“感覺這種形式不大正規就沒有選擇,有館方的人工講解,但是有固定時間點,我們沒趕上。”季女士說。

        薛女士在南京博物院也遭遇了不滿意的講解。“我們是在網上預約的,提前交了定金,但是整個過程非常不滿意,講解員普通話不標準,講的內容枯燥無趣,還比較淺顯,同行游客質疑時,講解員極力反駁,態度強硬地說可以退款。”

        館方對未經許可的付費講解說“不”

        隨著“野生講解員”的大量涌現,各大博物館紛紛說“不”。

        7月9日,國家博物館發布《中國國家博物館關于規范館內講解秩序的通知》:自7月16日起,未經館方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館內開展講解活動;確因工作需要在館內開展講解活動的單位,須提前5日提出申請,報備講解內容、講解人員、活動流程、安全責任等材料。

        上海博物館對未經許可的非館方講解說“不”

        7月14日,上海博物館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預約參觀提示中指出,上海博物館未授權任何第三方進行營利性講解服務;未經館方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帶隊在館內進行講解、教學等活動。“未經許可擅自進館講解,展廳內的工作人員看到會制止的,展廳內人很多,有時候一個團在一個展品前逗留很久,影響其他游客,有安全隱患。”8月16日,海報新聞記者致電上海博物館,一名工作人員說道。

        當日,海報新聞記者向南京博物院求證,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非館方許可的是不允許進館講解的,但是現在還是有很多,工作人員只要看到就會制止。“我們講解的內容經過審核,講解員也是經過學習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的,我們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必須確保向游客傳播科學、正確的內容。”這位工作人員表示。

        記者查閱,目前,河南、山西、山東等多地省級博物館就對導游、社會教育機構進館講解有明確的管理辦法,原則上不允許社會人士在館內展廳組織開展講解活動。

        館方約不上,非館方禁止講解,游客怎么辦?采訪中,大量游客表示,非常希望聽到博物館的館方講解,但因為各種原因錯過或者約不上,所以才會退而求其次選擇非館方講解員。

        在平衡維持博物館參觀秩序和滿足游客講解需求的問題上,館方和非館方真的不能共存嗎?此前,北京市文物局做了一些嘗試。

        2022年8月,北京市文物局發布關于規范博物館講解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社會團體及個人在博物館內開展講解服務要經過考核、培訓,博物館將建“白名單”,對考核通過者進行規范管理。在本館講解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博物館可以允許社會團體、個人在館內開展講解服務,制定相關管理辦法,通過事前培訓、備案、事中事后監管,對講解員、講解詞進行審核把關,規范講解秩序,確保向游客傳播科學、準確、正確的內容和價值觀。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