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本周將公布新冠疫情防控措施調整的詳細計劃,其中涉及復工復產的詳細指導方針。各界普遍預期5月末英國經濟將逐步重啟。然而分析人士認為,在逐步解封的情況下,英國經濟復蘇仍面臨三大挑戰。
首先是疫情二次高峰風險。
從當前新增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來看,英國疫情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不少工商界人士呼吁,要把握好避免疫情二次暴發與重啟經濟之間的平衡。
英國工業聯合會總干事卡羅琳·費爾貝恩日前撰文指出,政府應根據應對能力分階段重啟經濟,辦公室、農場、工廠、車間等場所將面臨不同挑戰。酒店業在秋季前都很難恢復,可居家辦公的單位應繼續減少通勤。
英國全國建筑商協會主席大衛·羅伯茨認為,在包括檢測能力在內的疫情防控措施到位之前,不應過快全面重啟經濟;政府需要制定戰略,允許經濟的關鍵部分分階段重啟。
有媒體報道,英國政府考慮強制要求擁有5名以上員工的企業在復工前進行工作環境新冠病毒風險評估,并定期更新,這將增加企業成本,對中小企業而言難度較大。
其次是救助政策如何平緩退出。
新冠疫情暴發后,英國政府推出力度空前的經濟救助措施,涉及企業紓困貸款、員工工資保障等方面。
不少工商界人士警告,救助措施過快退出將給企業資金鏈帶來風險。但也有專家認為,救助措施退出過慢會增加政府債務風險。
英國汽車制造商和經銷商協會認為,英國汽車行業成功重啟需要政府與行業密切配合,包括提高生產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重新開放汽車零售并刺激需求,以及維護供應鏈靈活性。
英國航空業高管日前呼吁政府延長原定6月末結束的員工工資保障計劃,稱如果該計劃過早取消,受疫情沖擊的航空公司將面臨“新的現金流危機”。
費爾貝恩也指出,分階段解封要與當前經濟救助措施調整相配合,尚未重啟的項目及企業仍需工資保障措施支持。
然而,英國蘭開斯特大學教授杰蘭特·瓊斯認為,當前的員工工資保障計劃可能耗費多達400億英鎊(約500億美元),導致政府債務大幅增加。該計劃如再延長,將導致政府負債越來越不可持續。
再次是英歐貿易談判“無協議”風險。
英國與歐盟4月24日結束雙方未來關系第二輪談判,但僅取得“有限進展”。英國政府再次重申,將在今年底結束“脫歐”過渡期,且不會接受歐方的延期要求。這加大了英歐關系以“無協議”告終的風險,可能令重啟中的英國經濟“雪上加霜”。
目前不少分析認為,英國與歐盟年底前僅能達成低水平貿易互惠協定,英歐貿易壁壘及通關手續將大大增加。
根據英國內閣辦公廳大臣邁克爾·戈夫近日宣布的一項計劃,英國政府正與貨運代理行業洽談私營部門培訓事宜,將培訓多達5萬名熟悉英歐貿易海關程序的專業代理,為今年底結束“脫歐”過渡期做好準備。
研究機構“處在變化歐洲中的英國”主任阿南德·梅農指出,因為疫情,英國與歐盟難以在過渡期結束前達成全面自貿協定。考慮到國際貿易未來的不確定性,如果英國與其最大貿易伙伴間的貿易變得更加困難,這將非常危險。(楊曉靜)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