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北京市召開第102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巖介紹近期北京市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情況。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目前北京垃圾分類工作正處在爬坡加速階段,將逐步實現居住小區全覆蓋。同時細化減量措施,爭取將年度垃圾增速控制在4%以內。對于督導檢查中發現的不足和問題,將逐一落實整改。
年度垃圾增速力爭控制在4%以內
5月1日,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標志著垃圾分類由倡導轉化為法定義務。張巖表示,北京市垃圾分類工作低調亮相、不斷擰扣,但標準不低、要求不減,重在從穩從實、環環緊扣、步步深入,目前正處在爬坡加速階段。
北京市的黨政機關率先垂范,社會單位全面實施。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安裝廚余垃圾控水控雜和就地處理設備,最大限度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產生。針對居民小區,本市發揮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的引領作用,年底前90%以上的街道鄉鎮都將開展示范片區創建工作,逐步實現居住小區全覆蓋。農村地區則以環境整治為主,做到村莊干凈整潔,確保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清理,因地制宜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同時,本市要加強精細管理,規范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各個環節要求。細化減量措施,爭取將年度垃圾增速控制在4%以內。
市民反映的問題一并納入整改清單
5月4日,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開展第一次現場督導檢查。各區和市各相關部門均已開展檢查。
從檢查情況看,《條例》實施以來,垃圾分類工作有序推進,宣傳到位,桶站設置基本到位,設施總體運行良好,社區工作者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工作,能夠做到垃圾分類處理。檢查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和問題,主要是:有的小區桶站設置不夠規范,標準不高,垃圾桶比較臟,存有破損,基本無桶蓋;桶站值守力量不足,廚余垃圾分類不夠純凈;有的小區內缺少再生資源回收點和大件垃圾暫存點,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還未進入,存在翻桶、撿拾可回收物,在小區內亂堆亂放等現象;一些社區、物業動員力度不足,樓門長、志愿者等還未參與進來。
張巖表示,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由各區、各部門督促相關的責任人,逐一落實整改。此外,市民通過“12345”反映垃圾分類的電話達千余次,市民反映的問題也將一并納入問題整改清單,形成對問題的發現、整改、反饋閉環管理。
社區在垃圾分類中發揮重要作用
“垃圾分類是‘關鍵小事’,也是一件難事。”張巖說,實現垃圾分類,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并養成習慣。社區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社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出色表現,為做好垃圾分類提供組織支撐。“需要強調,推行垃圾分類必須以確保疫情防控工作為前提。”
實行垃圾分類還需要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全鏈條都做到分類。《條例》對垃圾分類的責任體系作了明確規定:一是單位和個人履行生活垃圾產生者的責任,減少生活垃圾產生,承擔生活垃圾分類義務。二是物業管理企業,公共建筑所有權人,經營場所、交通場站、河湖、公園、旅游景點的管理單位等十類主體,負有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的責任。三是收集、運輸、處理單位的專業機構責任。四是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行政管理職責。
下一步,本市將抓住各方責任這個關鍵,督促責任落地落實。同時采取多種方式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和源頭減量。
釋疑
居民家中如何擺放垃圾桶?
張巖介紹,北京垃圾分類實行“四分法”,但并不意味著要在家里擺4個垃圾桶,而是提倡“兩桶一袋”。
“兩桶”是指廚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居民可以在廚房擺放廚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在客廳、衛生間擺放其他垃圾桶。“一袋”是指可回收物袋。紙張、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可以放在這個袋子里。
“對那些辨識不清、讓您糾結的垃圾,可以投到其他垃圾桶。”張巖說。
至于有害垃圾,比如說節能燈管、蓄電池、水銀體溫計、過期藥品、染發劑、指甲油等等,產生的量很小,也不宜在家長時間存放,可以隨時產生,隨時投放到社區指定的點位。
為何一些居民樓沒擺4個垃圾桶?
按照《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小區應當在公共區域成組設置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兩類收集容器,并至少在一處生活垃圾交投點設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收集容器。
對此,張巖表示,有害垃圾產生量相對較小,考慮到實際情況,《條例》沒有做出硬性規定,只是要求每個小區至少設置一處。對于可回收物,現在很多小區有手機預約、上門回收功能,這樣居民也更方便、更省事。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小區沒有配齊垃圾桶。”張巖表示,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將加大監督管理力度,督促責任人履行管理責任。各區也會針對點位上的問題逐一落實整改。(記者 王斌 林艷)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