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證券時報記者從中國精算師協會了解到,《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20)(征求意見稿)》向人身險行業公開征求意見。2020年版重疾表,是歷時一年多對2013年版重疾表修訂所形成。
此次征求意見面向所有人身險公司,主要為了評估2020年版重疾表科學性和合理性,以及對保險公司定價、業務價值等方面影響。下一步,中國精算師協會將根據行業反饋意見進一步完善2020年版重疾表,做好2020年版重疾表的評審、發布和實施等相關工作,并研究完善重疾表動態修訂的工作機制。
此外,據了解,中國銀保監會就如何規范使用2020年版重疾表起草了相關文件,目前正在向行業征求意見。
更準確反映重疾發生率變化
重疾表,即“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是保險公司對重大疾病保險定價和準備金評估的依據。2013年,中國精算師協會組織行業首次編制了《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對促進健康保險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醫學診療技術的發展和革新,我國的疾病譜及重疾發生率已發生較大變化,現有重疾表已經不能滿足保險行業發展和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的需要。特別是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戰略部署對保險業改革發展提出了更高期望和要求。
在中國銀保監會的指導和推動下,2019年1月以來,中國精算師協會聯合中國銀保信,積極組織行業力量,成立數據標準、數據清洗、趨勢外推等7個工作小組,扎實有序推進相關工作,歷時1年多時間基本完成了重疾表修訂工作。
中國精算師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重疾表修訂,主要目標一是更加準確反映重疾發生率變化,提升產品定價、評估的科學性、合理性、充足性,從源頭上防范風險。二是成為促進行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推動風險細分及產品創新。三是通過提升產品定價的精準度,為消費者提供更加適合自身需求的產品,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健康保障需要。四是成為交流合作的重要載體。
修訂過程中,中國精算師協會四次組織全行業補充數據信息,梳理疾病保險產品約2900款,摘錄疾病160種,收集承保數據3.7億條、理賠數據587萬條。同時,針對約75萬件未知癌癥病理、死因不明確、病因不明確等賠案信息不完整問題,組織保險公司通過查詢原始卷宗等方式進行人工補錄。基礎數據規模、質量處世界領先,為經驗發生率準確計算提供了保證。
此次重疾表修訂工作形成的成果包括:一是編制了新重疾定義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多病種重疾表,助力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發展需要。二是編制了新重疾定義下的兩種老年人代表性重疾經驗發生率參考表,進一步滿足老年人健康保障需求。三是編制了全國范圍的新重疾定義下的2020年版重疾表、數據更新的2007年版重疾表,進一步深化健康保險供給側改革。四是形成了數據收集、校驗、理賠病理等重疾數據信息標準,進一步夯實行業數據基礎。五是形成了《2020年版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編制報告》,為國家醫療衛生研究和國民健康教育提供更好服務。
利于重疾險定價更科學合理
此次重疾表的修訂,會對重疾險產品價格有什么影響?中國精算師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重疾險產品的價格水平主要由市場供給和需求決定。具體而言,重疾險產品價格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利率、費用率、風險發生率等。本次重疾表修訂在曲線形態和發生率水平上較現行重疾表均發生了一定變化,特別是對風險邊際進行了科學優化,有利于促進重疾險產品的定價更加科學合理。
此前,3月底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剛就新的“重疾定義”向保險業發布征求意見,新版重疾表也與此配套。新重疾定義中較受關注的是,對甲狀腺癌定義有所調整,這對惡性腫瘤發生率有何影響?
中國精算師協會上述負責人表示,整體上看,2020年版重疾表發生率水平除了受到定義調整影響外,還與基礎粗率水平變化、波動性調整、修勻外推和未來趨勢調整等多個環節有關。目前正在向行業征求意見的新重疾定義調整的主要變化之一是對惡性腫瘤區分成輕度、重度兩類,將原屬于惡性腫瘤TNM分期為T1N0M0期或更輕分期的乳頭狀或濾泡狀甲狀腺癌劃歸為輕度惡性腫瘤,這一變化會使得嚴重惡性腫瘤的發生率下降,而輕度惡性腫瘤的發生率有所提高,同時,我們也發現近年來惡性腫瘤發生率本身呈現一定的自然經驗惡化趨勢。從經驗分析結果來看,嚴重惡性腫瘤在20-45歲年齡段的發生率降低,而高年齡段的發生率有所提高。(劉敬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