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行旗下金融時報最新報道,中行有關部門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啟動與客戶和解工作以來,通過多種途徑與絕大多數客戶進行了溝通聯系。截至目前,已與超過80%的客戶完成了和解簽約。
中行:已與超過80%的客戶完成和解簽約
據金融時報報道,中行有關部門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啟動與客戶和解工作以來,該行通過多種途徑與絕大多數客戶進行溝通聯系,了解客戶訴求,回應市場關切,與客戶誠摯協商。
“經過雙方共同努力,截至目前,中行已與超過80%的客戶完成了和解簽約。”該負責人透露。
這位負責人表示,針對尚未達成和解的客戶,中行將繼續深入溝通,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尊重契約精神,推動和解相關工作,盡最大努力維護客戶利益。
對于與原油寶客戶的糾紛問題,一位中行華南地區支行負責人向券商中國記者透露,“我們支行已經在5月15日‘清零’了。”
該支行負責人稱,從5月5日開始,支行就全員行動起來,和投資者挨個交流溝通,了解客戶訴求,并在周五完成了最后一位投資者的和解協議簽署工作。
“其實五一假期也沒一天閑著,啟動和解工作之后,更是每天都要逐級上報與投資者的溝通進展,以及和解協議的簽署推進情況,能到網點簽的就到網點簽,人在外地或者什么原因不方便過來的,在APP上也能簽,哪怕只買了一手,也要溝通到位。”該負責人透露。
在這之前,多位投資者向券商中國記者透露,陸續于5月4日、5日接到中行支行電話,溝通解決原油寶投資賠償問題,希望約投資者到網點面談。
根據投資者出示的材料及錄音,中行方面提出愿意承擔負價虧損,因負價虧損而劃扣的保證金也將退還。同時,投資者還將拿回20%的投資本金。
“我覺得能退還20%已經不錯了,剩下的80%我不要了,畢竟是投資,虧損也正常,也不想浪費時間和精力,所以就簽了,現在相關款項都到賬戶上了。”投資者柯先生說。
不過在各大維權群中,打算或已經簽約的投資者往往被視為“水軍”,并被踢出群聊。不少投資者還是希望能通過協商或者法律訴訟爭取到更好的結果,甚至拿回全部投資本金,也有一些投資者選擇觀望。
記者在多個維權群中也注意到,“中行已與超過80%的客戶完成和解簽約”的消息發出后,部分投資者表示“不相信”,并要求已簽約的投資者退群,但實際退群人數寥寥。
“原油寶”反思
與多數投資者達成和解簽約,并不意味著原油寶事件告一段落。多名投資者對記者表示,不會簽約,仍將選擇提起訴訟,“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潘修平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行在原油寶事件中存在多項不當之處,包括投資者適當性義務未履行到位、違規營銷、相關操作及信息披露不到位等。
在他看來,銀行對該產品的風險級別判斷錯誤,進而帶來了適當性義務未能履行到位。“如果從九民紀要的角度來說,對金融機構履行適當性義務的要求是很高的,后續如果有投資者訴訟,可能法院判決結果對銀行并不利。”
另一方面,原油寶事件也為銀行業帶來深刻反思。“它不僅暴露了銀行此前存在的一些產品設計缺陷,風控管理、產品營銷失當等問題,也要求銀行在投資者教育、適當性義務履行上更加‘走心’,而不是流于形式。”一位銀行財富管理部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前述負責人同時透露,本周他還組織部門集中學習討論原油寶事件,在形成統一意見后向上匯報。
事實上,原油寶事件發生后,其他推出紙原油等賬戶商品產品的銀行已陸續叫停多頭開倉,并對此類業務進行系統升級。與此同時,針對投資者的風險提示方面,也有國有大行開始做出改變。
5月12日,交通銀行在官網公布了新版《投資者風險提示調整后等級名稱和表述情況表》。
其中,減少銀行方面對產品保本的承諾、風險可控的強調,增加對風險及收益波動的提示,成為此次變更的核心內容。相關調整將于6月12日開始正式執行。
此前,交行理財產品按照1R、2R、3R、4R、5R、6R的名稱來區分產品風險等級,對應極低風險、低風險、較低風險、中等風險、較高風險和高風險等六大類產品。
調整后,交行產品風險等級依舊分為六大類,但是名稱已經改變,分別為1R(保守型)、2R(穩健型)、3R(平衡型)、4R(增長型)、5R(進取型)和6R(激進型)。
從調整之前各類產品均帶有“風險”二字,到在產品風險等級后加上“保守型”等提醒字眼,對投資者來說,購買相關產品的思路也會更加清晰。
與此同時,交行也對客戶風險承受能力等級評估進行了全新描述,并重點突出了激進型客戶的描述,對這類客戶明確了“最壞的情況下可能導致失去全部投資本金并對投資所導致的任何虧損能承擔責任。”(安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