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專家趙錫軍:金融要素市場化改革將提速

        人民網 2020-05-21 07:51:49

        “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建設”“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確保改革舉措有效實施”……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提出加快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多位專家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的出臺是新時代的必然需要,在既定的部署之內,將改革的大量有效措施凝聚成共識。對金融領域而言,圍繞要素市場化、金融監管、改革舉措協調等,《意見》站在更高維度,進一步闡明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貨幣政策向價格型調控為主轉型 釋放什么信號?

        創新管理和服務方式的思路,清晰且明確。《意見》指出,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健全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決策機制,完善基礎貨幣投放機制,推動貨幣政策從數量型調控為主向價格型調控為主轉型。

        記者梳理發現,從全球范圍看,數量型貨幣政策框架和價格型貨幣政策框架,主要區別在于中介目標的不同。前者以數量型調控工具,如以廣義貨幣供應量為中介目標;后者以價格型調控工具,如以利率為中介目標。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從數量型調控向價格型調控為主轉型,是由直接調控轉向間接調控,由計劃型主導轉向市場化主導。

        “未來,將逐漸以價格為主導的調控方式,數量型調控則不斷弱化。”郭田勇表示,價格型調控的核心是利率,利率是引導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央行通過調控市場基準利率水平,傳遞信號到市場借貸中,實現市場化利率水平引導金融資源有效配置。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貨幣政策調控轉向價格型工具為主,一方面,通過繼續下調政策利率,推動國債收益率曲線整體下移,帶動企業債券發行利率下降,降低企業直接融資成本;另一方面,適時適度下調存款基準利率,釋放LPR改革潛力,引導貸款利率持續下降。從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個渠道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重要的基礎是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融與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趙錫軍表示,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明確政府和市場的定位至關重要。

        強調金融要素在市場化配置的作用

        趙錫軍說,相比較以往的政策文件,提及金融領域多是單獨成章節。而此次《意見》中,將金融改革融入了文件的各個部分。特別是在要素市場化配置上,對金融在建立要素市場中的地位、要素價格等方面進行了闡述,進一步回答了如何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記者梳理發現,在要素市場中,即土地、戶籍之后,金融要素被重點提及。在資本市場層面,推動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完善強制退市和主動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在債券市場,探索實行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注冊管理制;在銀行體系,構建與實體經濟結構和融資需求相適應、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

        “明確金融要素的市場功能后,下一步是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其中,《意見》中提及的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健全基準利率和市場化利率體系,更好發揮國債收益率曲線定價基準作用,是要素價格市場改革的核心。”趙錫軍以利率市場化為例說,利率市場化改革在“十二五”期間就做了大量工作,在“十三五”期間更是加快了改革進度。正是要素市場化改革等舉措,為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提供基礎。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