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推進,產業發展挑戰與機遇并存。當前我國工業整體復工率近100%,中小企業復工率達91%,行業差距縮小但中小型外貿企業挑戰仍存。對于產業鏈外遷的觀點,5月20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回應稱,“產業鏈有經濟規律,不以某些人的意志為轉移,更不要更多地摻雜政治因素,相信所有企業家都會有正確選擇”。工信部方面表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保產業鏈供應鏈、發展5G等數字基礎設施仍是下一階段工作重點。
復工復產提速擴面
“4月當月規上工業增加值由上月下降1.1%轉為增長3.9%,由負轉正,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苗圩表示,多數行業恢復增長,原材料行業、生活必需品生產供應總體穩定;高技術制造業逆勢增長,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成長壯大。
作為疫情中受創較大的中小企業,其復工復產情況備受關注。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透露,目前中小企業的復工復產率在穩步提高,雖低于整體工業復工復產率,但上升較快。據工信部監測數據顯示,至5月18日,全國中小企業的復工率達到91%;整體工業復工率已接近100%。
其中,從行業情況看,像制造業、建筑業等第二產業的復工率是93%;生產性服務業復工率高于生活性的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的復工率最低,目前為87%左右。行業差距縮小,從地區來看,20個省份復工率超90%,湖北省復工率上升速度較快;從企業類型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復工率明顯高于中小企業的總體水平,規模越大復工復產率越高,微型企業復工復產難度相對較大。
據了解,疫情發生以來,中央政府已出臺200項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例如,加大減稅降費,降低企業負擔。其中,減免了各類企業上半年3項社保費總額達6000億元;交通運輸部門公路通行費共計1400余億元;降低電價、氣價,上半年為企業減負達到670億元;人民銀行實施降準,釋放1.75萬億元。通過專項再貸款、再貼現等方式,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了低成本的貸款達到2.85萬億元等。
“但我們也要看到,經濟全面復蘇還需時間。”苗圩表示,當前中小企業發展仍然面臨復雜、嚴峻的局面,特別是隨著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外貿企業,尤其是外貿企業中的中小企業遇到較大困難。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分析表示,目前外需下滑,中小外貿企業經營發展預期不穩;相較資金雄厚的大型企業,中小企業資源不足,現金流一般只能持續1-3月;中小企業獲得金融支持難度較大;同時,部分大企業通過自身市場地位,保證貨款有效回流,中小企業上下游占款較多,更容易受到外部風險沖擊。
四成外企將加大對華投資
“受國際疫情的蔓延和影響,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工作也遇到較大挑戰。”苗圩坦言。例如,汽車是由幾大總承組成的,總承又是由零部件組成的,零部件又涉及到材料、工藝,都有規模不同的產業鏈。如果我們國家沒有鋼鐵,沒有有色金屬,單獨做零部件也是相當困難的。
此次疫情影響國際物流運輸,部分地區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引發對于企業外遷的擔憂。“對產業鏈的問題,我們要關注、要關心,但是不要把它過分政治化。”苗圩說。據介紹,近期工信部調查數據顯示,約有40%的外資企業表示將加大對中國的投資。
隨著《外商投資法》于年初落地,為擴大外商對華投資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日前,商務部部長鐘山表示,近幾年,我國營商環境越來越好。今年我們將重點落實《外商投資法》,增強外商長期在中國投資的信心,讓外商愿意來、留得住、有發展。
“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增加,確有一些外資企業轉向勞動力相對低廉的東南亞國家,享受其帶來的關稅等優惠。”在商務部研究院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看來,但我國在制造業方面擁有較完整的產業鏈,產業較集中;廣闊市場帶來的規模經濟效益是東南亞國家所不具備的。當前需要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推動我國貿易全面轉型升級,通過增強產業實力,抵御外部不確定性帶來的負面影響。
5G等新基建是重點
據介紹,當前數字基礎設施成為工信部重點發展的產業方向。近期,工信部已連續出臺推動5G加快發展、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等文件,以更好發揮穩投資、擴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
例如,在擴大有效投資促消費方面,以5G網絡建設為例,除網絡建設自身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外,還能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包括相關設備、移動終端的研發和生產,培育壯大在線教育、智能家居等新型消費;培育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方面,利用5G等網絡開展遠程醫療、遠程簽約、線上辦公等場景應用;此外,工業互聯網領域已有超70個具有一定區域和行業影響力的平臺,在能源、交通、醫療等行業的應用深度和廣度持續拓展。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信息通信網絡就是一條無形的高速路。”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下一步還將持續提升網絡能力,建設優質網絡,加快5G、數據中心等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造好車”,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例如,抓住疫情帶來的產業提速換擋機會,推動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加速5G應用由2C向2B的拓展;“運好貨”,帶動信息消費的快速增長。在培育壯大云會議、云旅游等新型消費的同時,繼續加大信息通信技術的創新,拓展信息服務新興業態,推進5G手機等智能終端的研發與規模應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