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充分發揮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獨特價值,近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主辦,人民網研究院、人民網財經協辦的“推進大數據發展高級別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主持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就如何推進大數據發展,如何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等內容進行了深入探討。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楊宇燕在致辭中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數據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發展大數據做出重要指示。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工業和信息化部扎實推進國家大數據戰略,著力完善大數據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加強技術和產品創新,深入開展大數據產業試點示范,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推動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
作為大數據產業主管部門,工信部下一步將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推進大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組織編制大數據產業“十四五”規劃,繼續支持大數據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和開展大數據試點示范工作,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二是推動工業大數據發展,做好《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工業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意見》宣貫和落實工作,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三是提升數據管理能力,推廣數據管理能力國家標準(DCMM),推動建立企業數據治理能力評估體系。四是優化發展環境,推動建立完善的數據安全相關法規、制度和技術體系,完善數據確權、共享、開放、交易等制度,構建數據要素市場,激發數據資源要素潛力。
原中國互聯網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高新民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我國互聯網行業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數據要素流通以及以數據要素為基礎的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特別是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上,互聯網行業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匯聚了海量高價值的數據要素資源,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數據治理技術基礎,建立了數據驅動的應用模式。未來,互聯網行業的數據要素資源將成為數字經濟最核心的戰略資源,要著力研究解決當前我國互聯網行業數據治理方面共性問題,如有效地管理日益增長的海量數據資源、應對數據應用與數據保護之間的矛盾、保障數據要素流通的合規性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也是互聯網行業的一大挑戰。高新民還就我國政務信息化和信息資源政策的發展歷程進行了專題介紹。
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張延川在致辭中指出,如今,數據正在成為新一輪重要的生產要素。數據對全球生產、流通、分配、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產生的重要影響表明,其已經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通信大數據作為大數據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備受產業各方關注,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此次抗疫期間,以遠程醫療、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為代表的“線上經濟”新模式不斷涌現,展現出強大生命力,而這其中通信大數據發揮了“挑大梁”的關鍵作用。通信大數據幾乎覆蓋所有人群,數據真實可信時效性強,由中國信通院聯合三家運營商提供的通信大數據行程卡查詢服務,在確保用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道路通行、出入境等方面提供科學精準的技術支撐。下一步推動大數據尤其是通信大數據發展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著力解決數據市場化交易問題,主要是數據權屬問題和數據定價問題。二是要著力解決數據安全保護相關問題,要做好數據分級分類和建立數據安全保障機制。三是要著力加強數據相關技術創新研究。
聯通大數據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趙越介紹了聯通大數據疫情期間發揮數據要素價值的實踐,例如自主研發的基于運營商大數據的城市疫情預測仿真系統、聯通疫情防控AI語音助手、疫情防控機器人以及聯通健康U碼等。她認為,數據要素跟勞動力、技術、資本等要素緊密結合,要在產品化和場景化下才能發揮價值。同時,基于實踐中對“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發揮數據要素價值”路徑的理解,提出三個建議:一是加快數據確權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二是建議政府釋放更多數據需求,讓數據價格體現價值;三是從“政府”+“企業”、“技術”+“法律法規”維度推動數據開放共享。最后,趙越提到,聯通大數據作為央企將秉承數據價值觀、承擔央企責任,愿攜手各界共同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繁榮發展。
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黃罡教授從法律途徑和技術途徑等角度介紹了數據生產關系變革,從軟件視角分析數據失控和信息孤島兩個數據生產關系面臨的技術挑戰,并介紹了北大數瑞的解決方案。黃罡也從研究和實踐的角度分享了區塊鏈確實是變革數據生產關系的一個抓手,同時區塊鏈和數字對象體系架構(DOA)結合可能會形成數據的互聯網,即“數聯網”,這是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的新基建,從這個角度看待大數據或者數據生產要素,會讓我們國家在大數據技術和應用上具有較大創新和發展空間。
與會專家安筱鵬博士介紹了數據要素如何創造價值。介紹了數據要素創造價值的資源優化(優化傳統要素資源配置效率)、投入替代(替代傳統要素的投入和功能)、價值倍增(提升傳統單一要素生產效率)三種模式,介紹了如何連接物理和網絡兩大空間,打通狀態感知、實時分析、科學決策、精準執行等環節,解決發生了什么、為什么會發生、接下來會怎樣、應該怎么辦等問題,突破隱性數據顯性化、隱性知識顯性化等關鍵問題,構建“數據-信息-知識-決策”的數據自動流動的閉環,最終實現制造資源優化目標。
騰訊研究院副院長李剛指出,數據對不同主體的價值潛力不同,數據作為生產性要素,在價值創造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數據要素的價值創造不在于數據的市場價格,而在于通過深度加工,與產業結合,在產業互聯網的應用中產生的價值增量。在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發揮數據要素價值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到數據權屬問題,需要考慮到數據對于不同主體的價值和意義不同,也要從社會的角度考慮誰在關系中更容易被損害。同時也要通過技術的深入和要素市場的機制設計來處理好數據安全問題。
北京師范大學網絡法治國際中心執行主任吳沈括教授分享的主題是數據要素市場與政企分工合作。吳沈括介紹了數據要素在國內已有的相關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認為數據要素進一步的挖掘與發揮寄托著國家和社會對于建設更高層次市場環境與經濟結構的殷切期望,同時介紹了美日歐等國各自加大對數字經濟新要素的培育扶持力度,提高連接融合水平并且設定差別化開放程度。吳沈括提出政企分工合作主要需要突破信任度瓶頸、透明度瓶頸和激勵度瓶頸,建議要建立清晰的頂層設計框架、配置區別的規范制度安排、確保便利的權益責任實現、展開動態的全球規則博弈。
會上,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張雪麗介紹了中國信通院在數據要素方面的研究情況與下一步工作。中國信通院依托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大數據技術標準推進委員會(CCSA TC601),既關注從技術角度解決數據流通問題,促進隱私計算等技術的成熟,又注重企業數據服務合規實踐,建立管理合規的標準指南。目前正在起草或已經完成了多方安全計算、聯邦學習平臺、基于可信執行環境的計算平臺等多項技術標準和《可信數據服務數據供方》、《可信數據服務數據流通平臺》、《可信數據服務 多方數據價值挖掘體系框架》等多項管理標準,并已經對十余家企業的多方安全計算產品進行了兩批次評測,即將開展具體落地案例的評估。下一步,將繼續研究數據要素相關政策監管建議,并在技術標準方面逐步探索安全數據流通的全套技術基礎設施,研究隱私計算和區塊鏈結合的技術方案,研究提出多種技術標準并進行成熟度驗證,推廣配套管理標準和最佳實踐,推動可信任的數據服務體系建設。在數據流通場景方面,將按照不同行業梳理典型的場景,形成案例庫和公共數據集。
與會專家還就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中面臨的各種問題等進行了討論。(夏曉倫 畢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