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李小加:加速數據要素市場培育 打造“數據能源”

        證券時報網 2020-05-22 09:56:29

        全國政協委員、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今年兩會提交了關于加速數據要素市場培育的提案。李小加認為,中國有機會利用大數據領先于其他經濟體。一方面,中國比其他任何國家都更數字化、更互聯網化,更有能力運用人工智能、區塊鏈與大數據等新技術;另一方面,中國因掌握這些核心技術和形成產業規模而更具備重塑世界格局和提升全球領導力的條件。

        他建議,可從醫療數據著手,在國家衛健委的組織下與業界共同制定相應監管規定,以具有前瞻性和包容性的視角來加速數據要素市場培育的進程。只要頂層設計有足夠前瞻性,市場的力量一定會讓這個生態百花齊放、茁壯成長。

        在此過程中,應盡早聚焦以下幾個核心問題:

        一是數據的確權問題。大數據來自四海八方,很難說到底屬于誰,而今后物聯網產生的來自萬物互聯的數據會更難確權。過早、過嚴、過窄地規定數據的屬性會限制數據產業的發展。

        二是數據的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為了避免過早、過窄地窒礙數據市場發展,我們應打破“法不允許不可干”的傳統約束,接受“法不禁止皆可干”的現代原則。業界非常渴望政府可以聚焦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的監管框架,盡早明確相關邊界認定,例如,哪些涉及國家安全的數據不可共享或交易,哪些內容出于“安全”或“隱私”等重要考慮不得共享或交換等。

        三是數據的分享問題。數據只有共享與融合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對于政府而言,通過提供公共服務產生的數據在不涉及安全及隱私的情況下是不是都應該允許社會共享?政府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用其控制的數據參與交易并獲取收入?如何正視互聯網、金融與電信服務等平臺產生的海量數據已經開始大量商用這一現實?如何讓這個大生態中的所有參與者都有動力和意愿來參與這個生態的早期建設?

        四是數據市場的監管問題。監管的宗旨應該是明確不能共享或交易的“數據禁區”,設置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的標準和要求。在“數據禁區”和標準制定上應該全國一盤棋,做到政策統一、規則統一,而不應該各自為政。

        五是數據的交易問題。培育市場化的數據交易生態體系,需要一個健全的資本市場和金融工具來持續發揮“加速器”和“輸血站”的功能,形成資本和數據價值的良性循環。核心是權益保護、價格發現與交易制度等方面規則的制定與有效落實。

        由于數據不同于其他生產要素,需要厘清的問題無窮無盡。李小加建議在初始階段聚焦醫療健康領域并試點,這是因為醫療大健康基于以下的特性最有可能實現突破:一是價值最大,醫療數據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可被認為是重要的戰略資源;二是最迫切,生物科技的發展急需醫療健康數據的支持,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使得讓渡一部分隱私和信息保護的權利來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成為可能;三是最容易落地,因為醫療信息的歸屬相對清晰,只要做好核心數據的保護工作和解決使用權的計價問題,就能馬上開展應用;四是最能產生經濟效益,在隱私加密保護的前提下,也許政府可以收取部分醫療數據市場化帶來的增值稅,用以補貼醫保支出。

        李小加表示,在新時代,借力新要素,中國可以憑借強大的數據積累和技術軟實力為下一輪世界經濟發展輸出“數據能源”。同時,在全球聯手抗疫的今天,加速醫療健康領域大數據的共享和互助、共同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更具有緊迫性與現實意義。政府、監管部門和市場各方必須通力協作,集思廣益,凝聚力量,響應時代的號角,一起實現將數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惠之于民的偉大愿景。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