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中國食品工業是我國現代工業體系中的首位產業,也是全球第一大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為食品制造業轉型升級方向。
5月24日,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002847)董事長張學武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兩會”期間,他將重點關注后疫情時代如何提升中國食品工業國際競爭力,并呼吁打造食品“燈塔”工廠,引領食品工業創新發展。
此外,張學武還在加強中非農業合作,推動我國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全球化發展;依托科技創新,推動中國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提出建議。
食品制造數字化時代來臨
張學武認為,當前,中國食品工業正處于轉型與價值提升的關鍵節點。其中最重要的轉型,是食品行業從“價格戰”到“價值戰”的競爭;從規模效益向“健康品牌效應”的升級;從單一的產品競爭轉向支撐這一產品競爭背后的企業研發實力的較量。
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不斷發展,食品制造業從生產到銷售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從源頭到消費終端的全過程中,生產、加工、包裝、物流、倉儲、營銷、市場、服務等所有環節都已經開始和互聯網融合,食品制造業的智慧化工廠、數字化車間日益成為食品行業中的發展熱點,食品制造業的數字化時代已然來臨。
2018年世界經濟論壇開始建設“制造業燈塔工廠”網絡。“燈塔工廠”是“數字化制造”和“全球化 4.0”的示范者,擁有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所有必備特征。它們改進了傳統企業的生產系統,創新設計價值鏈,打造具有顛覆潛力的新型商業模式,催生了新的經濟價值。“燈塔工廠”代表了當前制造領域最先進的制造和數字水平。
目前,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燈塔工廠”網絡已擁有44位成員,其中12家位于我國。我國不僅是擁有“燈塔工廠”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端到端“燈塔工廠”數量最多的國家,“燈塔工廠”印證了我國先進制造業的強大實力。
戰略推進食品“燈塔工廠”
在上述行業形態下,張學武表示,中國要追趕、超越國際巨頭,成為世界食品工業的引領者,就必須站在技術前端,找準切入點,實現跨越式轉型。
張學武說,我國巨大的人口和消費市場,為食品工業端到端的數字化轉型的奠定了雄厚的基礎,食品企業要勇于創新,在“燈塔工廠”網絡尚無食品企業經驗可供借鑒的情況下,以排頭兵和先行者的姿態,帶動整個中國食品制造業從跟隨向引領的轉型,實現食品強國夢。
那么,如何打造食品“燈塔工廠”?首先,張學武建議將創建食品“燈塔工廠”納入“十四五”產業規劃,一是將食品數字化制造列入戰略型新興產業,從戰略層面給予重視和支持;二是強化食品科技創新頂層設計,開展食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制造技術重大專項研究。
其次,張學武認為需要選擇大批量定制方向,以“健康食品”產業為先導,實現食品“燈塔工廠”零的突破。
第三,張學武認為要在食品制造業環節“燈塔工廠”,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選擇國內食品頭部企業,引導它們加速向數字化轉型,成長為細分領域的“燈塔工廠”,從而引領中國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從食品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