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劉慶峰建議:加速人工智能應用落地 推進多領域AI新基建

        證券時報網 2020-05-25 08:56:08

        2020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攜智慧教育、公共衛生、智慧辦公、民辦高校、稅收政策等5份書面建議,再次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2019年全國兩會上,我曾建議加快確立人工智能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投資方向。”劉慶峰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如何更好地發揮人工智能在新基建中的重要作用,讓人工智能技術與大數據、互聯網結合起來,滿足社會剛需,將成為科大訊飛下一步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

        目前,科大訊飛人工智能戰略已邁入2.0時代,從最初的應用探索到如今的AI應用規模化落地,“將錢投到決定未來的戰略方向中”成為業務布局的核心邏輯。

        為人工智能“代言”

        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刻實踐者及四屆人大代表,劉慶峰基于科大訊飛在相關賽道的深耕,頻頻在兩會期間為人工智能“代言”。

        今年提交的5份建議中,其中有3份與人工智能落地應用有關。

        “在利用人工智能助力戰‘疫’的過程中,AI技術在教育、醫療、社會管理等方面立體化場景的剛需應用逐步顯現,更加堅定了公司‘平臺+賽道’的戰略選擇。”劉慶峰告訴記者,“我相信,疫情的壓力是短期的,企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是長期的。”

        根據科大訊飛承擔的國家發改委大數據專項工程統計,學生作業中超60%的題目為無效重復練習,中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依然存在。

        基于此,劉慶峰建議,積極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師生減負增效,樹立全國樣板;鼓勵學校和社會應用新技術手段實施因材施教,推動教育進步,在設備的使用管理和運營服務上設立多種機制;與此同時,加大教育領域的新基建投資,將人工智能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師生減負和因材施教列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大專項。

        面對當前我國優質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和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足的結構性問題,劉慶峰建議復制安徽經驗,加快人工智能輔助診療技術在基層的應用推廣,并將人工智能電話機器人作為公共衛生服務手段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效率。

        疫情期間,現場+遠程的辦公模式對全國人大創新服務和有效運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劉慶峰建議引入智能語音技術,提升人大辦公和代表服務質效;增強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在建議辦理工作中的應用,用數字技術服務代表履職工作;與此同時,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人大立法工作, 提升立法效率。

        發力新基建

        劉慶峰表示,當前,國內外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而發展新基建是應對疫情沖擊、穩住經濟基本盤的有效舉措。

        隨著數據中心、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成為引領新一輪投資的亮點,科大訊飛已做好充足準備大展手腳。

        數據顯示,自3月初網上招標開始實施以來,科大訊飛新中標金額在一個月內達到9.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1%。

        2020年,由科大訊飛和銅陵市聯合打造的“城市超腦”落地運營,用人工智能賦能城市治理、管理決策、公共服務,讓城市耳聰目明、能夠和每一位市民溝通,正在銅陵成為現實。

        在城市數據底座上,科大訊飛針對“新基建”的需求,結合人工智能各行業已經積累的技術及規模化應用場景,持續在教育、醫療、政務、交通、社區、金融等領域構建城市生活 “行業超腦”,讓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值的一提的是,科大訊飛擁有成熟的智能語音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并聚集了來自教育教學、社交通訊智能家居等多個領域的數百萬開發者團隊,他們聚焦的細分領域將為人工智能落地培育新動能。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30日,訊飛開放平臺已聚集超過124萬開發者團隊,總應用數超過79萬,累計覆蓋終端用戶數29億+,AI大學學員總量達到34萬+,以科大訊飛為中心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蓬勃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