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方大集團董事長熊建明今年提出了兩份書面建議:一個是要進一步重視青少年教育工作,對境外教育機構和外教實行資格準入制,并加強監管;另一個是關于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發展的建議,鼓勵和扶持內陸后發省份補短板、塑優勢,加快科技創新的步伐。
關于加強外教監管,熊建明的具體建議包括:建立健全境外教育機構和外教在境內開展教育活動的準入制度和日常監管制度,建立境外教育機構的教材審查批準制度,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等。“當前國家有相關制度,但沒有形成‘網’。需要從國家層面發力,進一步規范外教活動。”熊建明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熊建明的另一份建議是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發展,鼓勵和扶持內陸后發省份補短板、塑優勢,加快科技創新的步伐。具體包括:允許科創企業設置特殊股權結構,加強科技創新基金體系建設等。熊建明希望能從政府或法律層面明確支持特殊股權結構,以使其更具通用性和普遍性。
作為民營企業家的代表,熊建明十分關心民營企業的生存情況,尤其是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較大沖擊的情況下。
熊建明認為,國家在疫情發生后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力度非常大,大部分都落地了,但還是有一些落地困難。“老問題了,企業的資金壓力非常大,疫情發生后企業現金流更加緊張,支撐下去都有很大困難。”熊建明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國家政策像‘陽光’,很充足,民企都感受到了。但只有‘陽光’不夠,還需要落地形成‘雨露’,民企才能‘返青’活下來。”
“有些民企只是暫時困難,內在還是很好的,給些支持就能繼續發展。”熊建明說,“現在是干旱的時候,只有陽光沒有雨露是不行的。現在我們國家從國務院到各個部門、政府的政策力度非常大,但沒有落地形成‘雨露’,我對此深有感觸。”熊建明表示,國家提出了“六穩”和“六保”,保市場主體,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企業是一條船,如果船沒了,人就掉水里了。
熊建明認為,面對疫情,民企也要調整自己的經營思路,利用科技賦能提升企業競爭力,以渡過難關。
方大集團在今年2月10日開始復產,4月初已經基本恢復。當前,境外疫情仍在蔓延,方大集團在境外1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業務,對方大集團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熊建明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公司及時轉換思路,重新調整境內市場,目前來看效果是不錯的,100多個工地、6家工廠按各地政府要求做好防疫工作,采取封閉管理,整體上看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近期,B股問題備受關注,而方大集團是國內第一家同時在A股、B股上市的民營企業。方大集團日前完成了對B股的第三次回購,三次回購注銷累計9,536.33萬股,占公司首次回購前總股本的8.06%。對于公司B股的問題,熊建明表示,公司B股價格遠遠低于公司的凈資產,回購股份維護了公司股東特別是廣大中小股東的利益,提振了投資者信心,提升了公司的投資價值。
在采訪最后,熊建明還向證券時報記者分享了此次參加兩會的感受。“今年確實是在非常時期召開的不同尋常的兩會,作為人大代表,肩上的責任更大了。”熊建明說,“我們要更加積極地履職,反映老百姓、企業家的情況,提出更好的建議。”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