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下跨界聯動的種子,結出了首顆甘甜的果實。繼上海市浙江商會與建行上海市分行建立合作關系以來,上海市嘉興商會攜手建行靜安支行,將合作進一步落到實處。
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成為今年兩會的關切。政府工作報告說,金融機構與貸款企業共生共榮,鼓勵銀行合理讓利。在當前特殊時期,幫助民營企業解決流動性問題,銀行持續做出努力,體現了一份擔當與責任。
分析人士認為,探索長三角銀商合作模式創新,具有分享信息優勢、降低風險成本、拓展雙方業務成本、實現在滬企業集群化發展等方面的重要意義,亦有利于更好地加速長三角一體化進程。此外,浙商群體及商會在一體化進程中,還可進一步發揮余熱、做出貢獻。
01
近日,上海市嘉興商會與建行靜安支行舉行《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嘉興市人民政府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辦公室、嘉興市人民政府駐滬聯絡處對外聯絡部處長馬友銀,上海市嘉興商會聯席會長莊賢韓等10多位企業家代表,建設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孫維等分行領導出席本次活動。
資料顯示,成立于2013年的上海市嘉興商會,由紅杉資本、頤高投資、天通控股、泰格醫藥、五芳齋等100余位嘉興籍企業家聯合發起,經過6年多的發展,目前商會的影響力、創新力和凝聚力已被業界所廣泛認同,已成為是嘉興接軌上海的前沿陣地,是促進政企、銀企互動交流的緊密紐帶,為嘉興企業在上海的發展作出了強有力的支撐和貢獻。
“紅船精神”是嘉興紅色文化的根基和靈魂。上海市嘉興商會始終積極探索雙輪驅動的商會創新運營模式,主動為會員單位提供務實性的商務服務,積極推行生意、生活、生命健康的“三生”服務理念,為會員企業的業務發展和幸福生活保駕護航,力爭創造會員企業對商會的價值認同度。
莊賢韓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海嘉興商會牽手建行靜安支行,具有重大意義。疫情之后,建行成為我們首家金融合作伙伴,也是我們重要的金融‘領路人’。”
在莊賢韓看來,上海浙江商會與建行上海市分行,前期已搭建起良好的合作框架及深入契機。通過建行上海分行的政策支持、靜安支行的特色金融服務,獲得自我賦能的良機,既為商會企業的發展鑄就不凡的發展舞臺,更為促進上海浙江商會與建行上海市分行深化友好交流合作錦上添花。
“上海嘉興商會有很多優質企業,大多比較低調,對金融服務的參與度并不是特別高。大多數企業家主營聚焦實體經濟,專注某一細分領域為主,這是商會的特色之一。商會為企業家引導對接一個優質的金融服務平臺,讓他們接觸到更多的金融政策及服務支持,將具有深遠的影響。”莊賢韓補充道。
據了解,上海市嘉興商會會員涉及產業分布相對集中,主要有電氣裝備、服裝皮革、生化、能源、家居、食品等生產制造領域,以及生物醫藥、文旅教娛、金融投資、房地產等領域。
建行上海市分行孫維副行長表示,本次簽約是建設銀行做好嘉興商會企業金融服務的一個新的開始,建設靜安支行將充分發揮集團全牌照優勢,聯動集團各子公司和海外機構,為商會企業提供全方位、綜合化的金融服務;持續加強與商會的源頭對接,共同建設會員企業信息溝通渠道,全力落實協議要求,扎實做好各項工作,不斷提升銀行服務的水平和效果,真心實意為為商會企業獻計獻策、排憂解難。
02
播撒下跨界聯動的種子,結出了首顆甘甜的果實。繼上海市浙江商會與建行上海市分行建立合作關系以來,上海市嘉興商會攜手建行靜安支行,將合作進一步落到實處。
4月28日,上海市浙江商會與建行上海市分行舉行《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正式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搭建“政會銀企”四方交流服務平臺。建行上海市分行將提供有針對性的綜合金融服務,通過多元化融資產品、金融科技搭平臺、增信機制建設、境內外供需撮合等舉措,切實幫助浙商企業破解融資及發展難題。
建行上海市分行行長林順輝表示,這次簽約是該行做好浙商企業金融服務工作、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個新起點。該行將圍繞“六穩”、“六保”,不斷增強“三個能力”建設,積極做好各項金融服務,充分發揮集團全牌照金融優勢,為浙商企業提供全方位、全球化、綜合化的金融服務,開拓創新、合作共贏,共同服務實體經濟長效發展。
“我們對與建行的后續合作,抱有很大的期望。”莊賢韓表示,選擇建行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方面:
一是金融服務經驗豐富。建行始終將服務實體經濟、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作為初心和使命。同時,在服務民營經濟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其中,建行靜安支行的服務對象,82%是民營企業。
二是金融服務維度多元。建行上海市分行的十多項特色金融服務,既有專屬化的個性化服務,也有依托建行綜合平臺的惠企良策,能讓商會企業享受到更多優惠的銀行扶持政策條件,有實實在在的得益。
三是金融服務方式便捷。除傳統融資服務外,建行還提供各類股權融資、投資銀行、現金管理、國際結算等一體化服務,同時又切實考慮到民營企業在金融服務需求方面的痛點,為民營企業提供綜合化、一攬子金融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拉近與金融服務的距離,與企業共生共榮。
下一步,雙方將在雙向共促方面并肩探索,莊賢韓透露,“我們將邀請建行參觀商會的一些優質企業,為企業發展建言獻策。同時,建行也將幫助我們增強對‘產業+資本’的智識積累,安排各類金融市場、機構及產品的培訓課程及交流機會,為商會企業家開闊金融視野,替企業插上資本的翅膀。”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當前全球疫情持續的形勢下,建設銀行上海靜安支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總分行重大決策部署,扎實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將支持疫情防控金融服務“十項舉措”落實行動,有效實行源頭對接、一群一策、降費減息、綠色通道、遠程服務等多項措施,充分發揮金融力量,以建行的溫度、速度、安全度做好“抗疫復工”金融服務保障工作。
03
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成為今年兩會的關切。政府工作報告說,金融機構與貸款企業共生共榮,鼓勵銀行合理讓利。為保市場主體,一定要讓中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明顯提高,一定要讓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
浙江省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浙江工商大學教授楊軼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上海市嘉興商會與銀行合作的創新探索,有利于發揮多方面的優勢:
一是分享信息優勢。商會作為同業組織,對會內企業經營、企業家的情況了解相對較多,有利于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二是有利于發揮商會的公信力。商會以公信力背書的方式,向銀行提供會員,在銀行眼中便是一種客戶評估保證,提高履行金融服務過程中的有效性。
與此同時,對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認為:
此舉有助于雙方拓展業務。國內利率市場化改革持續深化,金融脫媒等,銀行利差收入逐步收窄,如何挖掘客戶、拓展中間收入渠道,銀行間競爭激烈。銀行通過商會可以進一步擴展業務,而對于企業來說可以獲得稀缺的信貸資源,擴大經營,且由于信息不對稱下降,有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有助于降低銀行風險管控成本。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孟慶斌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優質的中小型企業,越來越成為銀行競相爭奪的熱門標的。近年來,銀行與商會的交流頻率愈發提高,批量獲得具有商譽背書的企業,獲客成本亦隨之攤薄。同時,商會企業將提高與銀行合作的成功率,彼此之間的熟人體系及文化共識,亦會成為企業誠信守約的隱性擔保,也使得銀行的風險管控難度隨之降低。
此外,亦可實現集群式發展。華略智庫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趙永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省市商會分級統籌,有利于金融機構更加精準對接有關省市資源,容易形成區域產業協同。在滬企業都是各省市優質企業,通過嫁接金融機構,進一步提高商會服務功能效能,推動商會企業業務協同,實現在滬企業集群式發展。”
“實際上,銀商合作由來已久,但如何規范運作,銀行如何確保資源投向國家戰略產業轉型方向,資金的規范使用,如何把控商會總體信貸風險方面等,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周茂華強調。
04
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不少中小微民營企業面臨困難,銀行是精準扶持中小微企業、幫助企業度過難關的中堅力量。
政府工作報告表示,鼓勵銀行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于40%。
在孟慶斌看來,疫情沖擊下,大型企業抵御風險能力更強,中小企業相對來說薄弱一些,具有救助的緊迫性及必要性。鼓勵銀行發放普惠貸款,攜手中小企業共渡難關,也是解決保就業的必然舉措。
上海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鄭鋼淼表示,建行上海市分行在推動上海三項新的重大任務方面作出較大貢獻。在當前特殊時期,為幫助民營企業解決流動性問題做出的努力,體現的是一種擔當、一份責任和一個導向。
此次與上海市嘉興商會合作的建行靜安支行,深耕普惠金融戰略任務,持續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截至2020年4月末,已為1210戶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支持,融資總額達12億元。近三年規模增速319%,服務企業數增速375%。
今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靜安支行為受疫情沖擊產生暫時性困難的企業“雪中送炭”,針對疫情期間企業需求,開通綠色信貸通道、跨境匯款應急通道,與企業共同抗疫,保障特殊時期金融服務通暢,飛速架起一座金融服務的愛心橋梁。
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建行靜安支行為受疫情影響的民營企業提供2.6億信貸支持,惠及157家醫療、民生、餐飲、教育等各行各業客戶。
建行靜安支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采訪時表示,與嘉興商會成為戰略伙伴后,我們將在總分行領導、各部門的引領下,以金融助力,更好地服務商會成員單位,充分發揮建設銀行全牌照以及全國、海外分行資源,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探索新的“政會銀企”合作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經濟下行、抗疫常態化的特殊時期,商會可發揮與其他時期不一樣的作用。
楊軼清告訴記者,“商會可為會員企業提供擔保,會員企業作為共同體實行共享員工或某些閑置資源,探索企業研發、采購等某些業務在商會層面實行半市場化、半社會化的共享服務。商會多來自同一個地方或行業,本身產業或具有上下游關聯性,在人員、資金、采購、設備共享方面,可發揮特殊的作用。”
05
“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如是表述。加深銀商合作,對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亦有促進。
“上海嘉興商會的絕大多數企業家,奔波于上海嘉興兩地,相繼在各自領域,將敢拼敢闖、吃苦務實的浙商精神,與海派文化有機融合。同時,商會的企業家從外省來到上海打拼,對上海金融服務缺乏有效的熟悉渠道,不利于在上海的立足和發展,加之與金融交互花費的時間精力成本亦較高,很多時候也感到比較迷茫。”莊賢韓對記者坦言:
一方面,借助上海市的主要金融平臺,為嘉興的企業提供專門服務,有利于更多的嘉興企業走到上海來,立足于上海,為上海市場拼搏、服務,尤其是對于平臺上的中小企業意義更為顯著。建行為嘉興企業在上海的發展保駕護航,對長三角經濟的融合,具有較強的引導及示范作用。
另一方面,此次疫情對中小微企業沖擊最為明顯,許多企業資金鏈斷流,面臨生存和發展的考驗和難題。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長三角的龍頭,具有較強的金融資源優勢,架起銀行與企業溝通的“橋梁”,可將上海的金融服務進一步有效下沉,使得長三角其他區域亦能獲得金融及時雨的潤澤。
在周茂華看來,長三角等地區是我國經濟最活躍的區域之一,也肩負著我國工業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使命,且這些區域外貿企業較為集中,本次疫情對這些企業構成嚴重沖擊,為避免對我國就業市場、產業鏈與供應鏈構成沖擊,銀商合作為受困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能起到穩定企業信心,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及幫助有發展潛力的中小微企業度過難關。
“從中長期看,銀行與商會優勢互補、深度合作,有助于這些區域產業鏈延伸,優勢產業在這些區域集中,帶動這些區域人流、物流深度融合,促進這些區域產業迭代升級,進一步促進區域融合。”周茂華稱。
對于“政銀商企”四方機制作用深入化、長效化,趙永超建議:
一是豐富與金融機構的合作類型,券商、保險、基金、擔保等,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二是通過商會龍頭企業,豐富金融產品,如沿貿易鏈、供應鏈、創新鏈等推動大中小企業金融協同;
三是進一步加強與有關省市溝通對接力度,深入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此外,“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浙商可發揮比較特殊的作用。”楊軼清分析稱:
其一,浙商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分布廣泛,國內的省外有600多萬人,海外有200多萬人,可謂走遍天下。而浙商走出去,從分布的范圍來說,長三角是浙商走出浙江的第一站。浙商是浙江的浙商,也是長三角范圍內共同的創業企業家群體。浙商群體的優勢充分發揮,對于助力長三角一體化,是非常重要的資源。
其二,長三角相關的省市,其范圍內共同的浙商群體,已經做了比較多的工作,包括商會聯席會議組織等體制創新、省市之間的回歸、開展政府支持、商會推動等各種創新類型的活動,已為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發揮較大的作用、貢獻較多的力量。(王媛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