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轉型關鍵期的信托行業究竟變化有多大,信托公司的年報給出了答案。截止目前,共有66家信托公司公布了2019年年報數據。從數據來看,2019年信托業整體業績仍然欠佳,但公司分化更為明顯,頭部信托更能抗住轉型壓力,行業格局也迎來部分調整。在業內人士看來,去年信托行業面臨挑戰,但正處于“黎明前的黑暗”,未來信托公司可依托政策紅利,逐步實現向主動管理型業務的轉型,從而邁向更廣闊賽道。
信托業凈利潤微增
4家出現虧損
目前,已經有66家信托公司交出去年的成績單。從營收看,整體呈上升趨勢。中誠信托統計,66家信托公司平均實現營業收入17.33億元,同比增長13.76%,其中42家信托公司營收實現增長。
在盈利情況看,盡管絕大部分信托公司去年有盈利,僅有4家出現虧損,但從增速看,轉型期的壓力可見一斑。信托行業凈利潤的均值為8.13億元,同比略增0.09%。
從信托資產規模來看,信托公司面臨的壓力更為明顯。披露年報的66家信托公司中,信托資產規模同比下降的信托公司有46家,占比超70%。
華東一家中型信托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行業對信托公司去年的業績表現早有預期,“2019年其實對信托公司來說是很難的一年,資管新規對信托行業的影響其實比銀行、券商資管要大很多”,該人士表示,還有宏觀調控地產力度繼續加大帶來的業務結構變化,有些業務規模受到壓制,比如房地產信托,規模下滑之下,公司業績不可避免受到影響。
“去年信托行業發生的風險事件也比較多,本身還要應對各種市場風險、兌付風險和自身流動性風險”,上海一家信托公司市場部人士坦言,去年大家也都在忙著轉型,轉型期一些新的業務模式在盈利能力上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對業績也會有一定影響。
在采訪中,多位人士表示,不僅是去年,今年信托行業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和變數。
今年5月8日,銀保監會發布《信托公司資金信托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對于信托業務的管理嚴格遵循了資管新規的指導思想,將對目前信托展業產生較大影響,加之非標信托封閉化管理,以及明確禁止投資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等規定,傳統信托業務空間將進一步壓縮。
上海一家中型信托人士預計,由于非標投資規模限制、且固有資產投資信托產品比例亦受限,信托公司收入在短期內預計將面對減少的境地。“現在信托真的挺難的,業務受限比較多,各家都有自己的頭痛事”,該人士感嘆道。
行業分化進一步加劇
頭部信托更有優勢
在行業面臨考驗時,也往往是馬太效應加劇的時候,從去年年報披露的數據看,信托行業出現了一些結構性變化,行業分化更為明顯,頭部信托公司更能抗住轉型考驗。
從資產規模來看,增長超過30%以上的有2家,同時也有6家規模下降幅度超30%,行業中位數和行業均是差距較大。
從盈利情況來看,排名前十的信托公司凈利潤增長更多,同比增速達到13.2%,遠高于行業均值0.09%和行業中位數8.9%。2019年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和凈利潤指標行業排名首尾差距為68.57億元、97.53億元和73.72億元,同比分別增加了7.64億元、25.30億元和19.17億元。
在上述上海中型信托人士看來,資本實力較為薄弱或一直以非標融資為主、業務發展模式單一的信托公司將面臨較為迫切的資本補充和業務結構調整壓力。而隨著資金募集難度的加大,頭部信托公司競爭優勢更加明顯。
根據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的統計,從已經公布2019年年報的66家信托公司數據統計情況來看,信托行業資本實力仍然處于較高水平,57%的信托公司對于同一融資人及其關聯方的非標投資能夠達到20億元以上。但由于部分房地產信托、基建類信托項目融資規模較大,資本實力較弱的信托公司對于此類項目的拓展難度將有所上升。
不過,對于信托行業來說,目前面臨的窘境也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華泰證券非銀團隊表示,監管在持續推進信托業務回歸本源、優化結構,引導行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在自上而下的呵護下行業風險化解壓力仍將較為可控。在該團隊看來,信托公司可依托政策紅利,逐步實現向主動管理型業務的轉型,輔以資產證券化、家族信托等服務信托業務,邁向寬廣賽道。
事實上,信托公司的轉型創新在不斷推進,已經取得明顯成效,主動管理規模增加,融資類信托業務增長。中誠信托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信托業在管理資產規模下降的情況下,主動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年末主動管理信托資產規模9.24萬億元,同比增長23.98%,平均每家信托公司主動管理信托規模達到1400.19億元。(章子林 趙婷)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