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爆款基金又來一周狂賣700億 基民入市熱情又被點燃

        中國基金報 2020-05-27 09:49:39

        繼易方達一款新基金吸金270億,刷新了年內偏股型基金單只首發記錄之后。今日又有一款權益基金一日售罄并啟動比例配售。

        據基金君從渠道了解信息顯示,今日進入募集的景順長城成長領航募集規模已超過60億,超過50億的募集上限,將提前結束募售,并集啟動比例配。這也意味著近期爆款基金接二連三,新基金發行市場亮點不斷。

        爆款基金的推出,這也直接助推最近一周權益基金總募集金額整體超過700億元,成為一個小高潮,也給市場帶來較大增量。從基金股票倉位來看,在上周市場震蕩之際仍頻頻加倉,看好后市態度明顯。

        又見“一日售罄”+“比例配售”

        市場震蕩無疑增加了權益類基金的操作及發行難度,但近期卻爆款頻出。

        據基金君從渠道處了解,今日又有一只爆款基金出爐。在下午就傳出消息稱,今日進入募集的景順長城成長領航初步估計發行已經48億了,預計會發生比例配售。另一位渠道人士表示,截至下午3點,該基金募集規模超過60億。

        而根據該基金合同顯示,該基金首次募集規模上限為50億元人民幣。募集期內任何一日,若當日終該基金的有效認購申請全部確認后達到或超50億元人民幣,將于“T+1”日提前結束募集,自T+1 日起(含)不再接受認購申請。募集期內,本基金募集規模上限為50億元人民幣(不包括募集期利息),并將采用末日比例確認的方式實現募集規模的有效控制據業內人士預測,該基金將宣布提前結束募集,并啟動末日比例配售。

        實際上,景順長城成長領航混合基金聚焦于精選優質成長股。該基金的基金經理楊銳文是典型的成長風格基金經理。據了解,楊銳文的投資理念是在符合產業趨勢的行業里挑選持續高成長且估值合理的個股。在楊銳文看來,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及產業升級的進程中,符合產業趨勢的高成長企業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和較大的增長潛力。同時,新興成長行業日益受到社會重視和政策關注,科創板、創業板等資本市場制度逐漸完善,推動高成長上市公司中長期發展。

        對于成長股,楊銳文不僅看重其高成長性,更注重其基本面,是基于基本面而非風格的成長股投資框架,同時結合產業鏈研究。多年的成長股投研經驗,使其善于對公司的發展曲線和商業模式進行預判和驗證,從季報、年報數據看,歷史上他挖掘了大量獨家的成長股。有鮮明的風格、成熟的投資框架,楊銳文管理的基金長期業績出色。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21日,楊銳文管理的景順長城環保優勢基金成立以來獲得120%的凈值增長率,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達到20.72%。

        據一位基金公司市場人士表示,近期市場起伏,整體基金銷售并沒有全面性好轉,只有部分基金公司產品獲得較好發行成績。而近期的爆款產品,不少都是績優基金經理推出的新品種,或者是有些品牌感召力強的公司發行品種。他預測這一趨勢還將繼續,可能會“經常性”有一些爆款基金出爐。

        一周吸金超700億

        其實近期一周市場震蕩,但是新基金發行較猛。

        如5月23日,易方達發布易方達均衡成長股票基金合同生效公告,該基金最終成立規模逼近270億元,問鼎年內首發規模最大的偏股型基金。基金行業歷史上主動權益基金首發座次也隨之改寫,易方達均衡成長僅次于嘉實策略增長、興全合宜、易方達新絲路,在權益基金首發史上,排名第4位。

        鵬華基金王宗合管理新產品首募即成爆款。鵬華基金公告顯示,由王宗合管理的鵬華成長(206001)價值(A類009330、C類009331)已于日前成功完成公開發行,合計募集規模逾60億元,實現完美收官。至此,老將王宗合旗下基金合計管理規模超125億元,相較于去年末管理規模43.51億元,實現了近乎兩倍的增長。在長達14年投研、9年基金投資生涯中,王宗合逐漸形成了“精選個股,專注價值,長期投資,穿越牛熊”的穩健投資風格,尤為擅長通過研究的領先性、不以市場短期情緒波動為前提的價值評估體系,挑選數一數二的行業與公司。

        而景順長城核心優選一年持有混合基金在5月9日宣布成立,首募規模41.61億元。而該基金的募集期間為4月17日至4月30日,募集期間共獲得有效認購戶5.82萬戶,凈認購金額和有效認購份額分別為41.61億元和41.61億份。該基金由績優基金經理余廣管理。截至目前,余廣管理的基金規模超過了50億元,任職期間最佳回報率超過了300%。

        在這些爆款基金助推之下,自上周一到本周一,權益新基金發行已經超過700億。WIND資訊數據顯示,5月18至5月22日成立的權益類基金(包括股票型、混合型、指數型)達到25款,合計募集規模達到653.49億元。若算上今日景順長城成長領航混合基金首募至少超60億,也就是意味著就差不多8天時間內成立權益基金規模超700億。

        新基金募集的資金將為市場帶來更多新“彈藥”。若按照70%的平均倉位計算,近期新發權益類基金將給市場帶來約500億元的增量資金。

        權益基金第三次發行高潮

        受益于今年前兩個月以及目前權益類基金不俗的銷售成績,年內偏股型基金總募集金額也節節攀升,整體超過5000億元,成為歷史上的小高潮。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5月24日,今年以來成立新基金達到514只,合計發行份額為7431.87億份,其中包括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在內的權益基金合計大約發行310只,合計規模達到5172.75億元,平均規模超16億元。

        今年前兩個月,市場行情較好,投資者入市熱情高漲,權益基金募集規模爆棚,形成史上第三次權益基金發行高潮。

        前兩波權益基金發行高潮出現在2007年和2015年:2007年1月至9月合計成立了31只權益基金,募集規模合計2806.8億元,平均單只募集90.54億元;2015年上半年成立了394只新基金,合計募集規模超過1萬億元,平均募集規模25.89億元。

        新基金募集的資金將為市場帶來更多新“彈藥”。若按照60%的平均倉位計算,今年以來新發權益類基金將給市場帶來約3000億元的增量資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爆款基金主要聚集在擁有良好口碑基金經理發行的新基金。業內人士表示,“這個市場不缺錢,缺的是值得信任的投資專家”。而易方達、匯添富、睿遠、興全、東方紅等旗下績優基金經理發行產品就引發了市場熱潮,折射的正是這一“渴求”。從去年底到今年前兩月來看,一些原本非常難賣的封閉三年的權益產品都能成為爆款基金,顯示更多的投資者是從著眼于中長期收益的角度篩選基金。

        從歷史來看,市場也每每回饋能理性和成熟的投資者,在牛市中的“爆款”基金能脫穎而出者寡,而能在熊市里加大布局力度的投資者往往獲益頗豐,每一輪都上演這一情況。如果每個投資者都能更為冷靜、理性,可能“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的情形會不在,一波穩健長期的A股牛市正在形成。

        市場震蕩基金加倉

        近期市場震蕩,比如5月17日至5月22日一周,主要指數多數下跌。其中,上證50指數周跌1.56%,滬深300指數周跌2.27%,創業板指數周跌3.66%,中小板指數周跌3.14%,中證500指數周跌3.26%,中證1000指數周跌3.50%。從行業上看,僅商業貿易(0.15%)錄得上漲;其余行業均下跌。其中,跌幅靠前的行業是電子、綜合、通信、計算機和傳媒。此外,從概念熱度上看,廣電系和稀土永磁漲幅靠前;高頻PCB、光模塊、網絡可視化、射頻以及天線等板塊跌幅較大。

        而公募基金還有所加倉。據好買基金倉位測算數據顯示,5月17日至5月22日一周,偏股型基金整體大幅加倉3.87%,當前倉位72.05%。其中,股票型基金倉位上升2.47%,標準混合型基金倉位上升4.06%,當前倉位分別為91.27%和69.49%。

        5月17日至5月22日一周,基金配置比例位居前三的行業是食品飲料、商貿零售和非銀行金融,配置倉位分別為5.62%、5.55%和4.89%;基金配置比例居后的三個行業是國防軍工、石油石化和建筑,配置倉位分別為0.37%、0.37%和0.63%。

        基金行業配置上主要加倉了電力及公用事業、餐飲旅游和電力設備,幅度分別為1.71%、1.27%和1.24%;基金主要減倉了交通運輸、非銀行金融和計算機三個行業,減倉幅度分別為1.21%、1.17%和0.84%。

        公募偏股型基金大幅加倉,名義調倉與主動調倉方向一致,且主動調倉幅度大于名義調倉。目前,公募偏股基金倉位總體處于歷史高位水平。行業配置方面,電力及公用事業、電力設備和餐飲旅游三個板塊被公募基金主動相對大幅加倉,而交通運輸、非銀行金融和計算機逐漸主動減持,與名義調倉基本一致。

        同時,從私募數據來看,私募基金近期倉位也處于一年以來的高位。

        私募排排網組合大師數據顯示,截止5月15日,股票私募整體倉位指數為73.68%,創出近一年來的新高,環比小幅加倉了0.32個百分點,51.58%的股票私募倉位在8成以上。分規模來看,百億私募倉位最高、加倉幅度最大,最新百億股票私募整體倉位指數為84.34%,同樣創出近一年的新高,環比加倉了1.47個百分點,其中75.44%的百億股票私募倉位在8成以上。

        基金仍看好后市

        市場進入“兩會時間”,伴隨著兩會召開不少新政策方向逐漸揭開,不少基金公司看好后市。

        廣發基金就表示,5月22日,《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我國發展面臨風險挑戰前所未有,當前政府工作優先是穩就業、保民生。財政政策方面,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赤字率在3.6%以上,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同時發行1萬億的抗疫國債。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3.75萬億,比去年增加1.6萬億。貨幣政策方面,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綜合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于去年。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務必推動企業便利獲得貸款,推動利率持續下行。

        廣發基金宏觀策略部分析,此次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沒有對經濟增長目標做設定,但這不意味政府對經濟增長沒有關注。不設具體的經濟增長目標主因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式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此次政府工作報告體現出高層務實、不折騰的政策定力。在承認對當前困難高度擔憂的同時,保持定力堅定不走老路的基調,更加關注民生和就業,是應對內外部不確定性更合適的做法。

        在當前“寬貨幣+寬信用”的背景下,隨著社會隔離的解除,A股整體盈利改善的方向明確。風險偏好方面,美國經濟處在衰退期而疫情仍在高位,意味著貿易摩擦全面升級的可能性較小,當前點對點攻擊主要影響市場階段性的風險偏好和部分行業的業績增長。綜合目前的宏觀背景以及海外不確定性,繼續維持對內需條線的配置建議。

        諾安基金表示,5月22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此次報告的篇幅和結構重點均有顯著變化,篇幅為改革開放以來最少,但是財政貨幣政策篇幅“逆市”提升。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并未提及全年經濟增速的具體目標,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穩住經濟基本盤,把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放在了質量上。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保就業和保民生被反復提及,“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這一全新提法不僅將繼續保障信用端的有效擴張;同時央行在為“普惠金融”背書,是扶植小微民企的務實措施,這將比直接刺激居民部門(例如發放消費券、可選消費刺激)更加直擊痛點。

        疫情給國際經濟和國內經濟帶來出乎意料的較大沖擊;把今年的經濟工作重點放在保就業、保民生、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方面,符合經濟運行的客觀規律,符合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表示,目前的宏觀場景仍為增長上行、低通脹穩定、流動性寬松與制度紅利逐步釋放的時期,但弱復蘇在外部沖擊下不確定增大。多風險資產布局處于戰略相持期。

        經濟持續修復,增長預期也改善,但前期極度寬松的流動性驅動已經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演繹,市場的核心驅動轉向增長。增長整體延續修復,權益市場結構亮點好于總量,增長對風險資產有支撐但還不夠強。需要關注部分板塊定價相對充分、風格切換的可能。固收市場方面,利率債從趨勢機會轉向交易性機會,關注信用利差修復機會。需求修復預期下大宗商品短期觸底反彈,關注大國博弈、疫情和海外不確定性風險。

        未來的核心資產在主導產業。一方面,政府明確主導產業在新不在舊;另一反面,在市場自身的殘酷競爭下,一部分傳統產業將會徹底退出市場,在這個過程中,低等級的信用債將會引發局部的風險。

        需要關注的是,從結構來看,疫情以來,權益市場對以醫藥和必選消費的韌性,以可選消費為代表的經濟從底部修復的彈性和以新基建、建材為代表的政策都進行了相對充分的演繹,市場的分化達到了比較高的程度,需要關注分化收斂的可能。

        從宏觀數據來看,目前消費維持前期景氣,基建、地產景氣度提升,高科技景氣度修復較快,但外部沖擊不確定性增大,政府對傳統消費的扶持力度低于預期。因此,需要重視消費透支的風險。

        具體來看,A股方面,目前政策環境相對友好,但與之前數周不同,海外需求預期開始有所反復,中美關系出現擾動。交易層面未出現進一步的利好信號。

        招商基金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主要信息基本符合預期,而隨著美國大選臨近,中美關系可能日趨復雜化,需要關注兩方在除貿易以外的科技、政治和金融領域的角力。從大勢而言,前期累積上漲較多的板塊存在獲利回調壓力,但考慮到金融地產等權重板塊估值仍處于歷史低位,且流動性仍顯充裕下權益資產在大類資產配置中性價比仍在,預計指數整體下行空間不大,更多以結構性調整為主。板塊方面,對于部分估值已經偏貴的消費醫藥和科技板塊的個股可適當兌現盈利,重點關注行業景氣度向上且估值相對合理的基建和地產產業鏈,低估值的金融板塊也適當配置。

        據深圳一位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表示,當前時點對成長股的看法是長期看好,短期謹慎:1)估值方面,短期部分板塊有估值泡沫趨勢,但整體風險不大。2)外部因素方面,貿易摩擦有升級趨勢,核心科技行業短期不確定性有所加強,但市場逐漸脫敏。3)基本面方面,在全球疫情緩解,復工復產的背景下,需求回升,新一輪科技周期仍在在上行期,受疫情影響的相關板塊景氣度后續將逐漸恢復。

        上述人士更看三大領域,第一是醫藥,醫療服務、OTC這類有很強的消費屬性。創新藥研究投資壁壘很高,易出牛股,有很強的科技屬性,顛覆式創新特征,容易帶來爆發性機會。醫療設備是國產化大幅上升的行業。這三個子行業都是很好的價值投資賽道。第二電子,包括消費電子和半導體,其實賺的是全球制造業分工的錢。電子行業是整個科技行業的一個基礎,任何一次科技進步,都需要某一個電子產品去支撐。同時科技行業的國產化趨勢給了電子行業很強的業績彈性。電子行業是TMT里比較適宜價值投資的子行業。第三新能源,5-10年內是一個趨勢,行業成長剛剛開始,滲透率很低未來空間大,也許是一個機會很大的行業。

        德邦基金表示,從市場表現來看,在短期缺乏明顯的催化劑的前提下,兩會期間往往由于預期兌現而相對疲弱。近期市場還疊加了中美關系及香港問題干擾,更是加劇了市場偏謹慎的情緒。另一方面,市場從3月見底以來已經出現明顯的反彈,包括半導體、計算機等新興產業板塊以及“疫后“行業復蘇確定性較強的食品飲料、醫藥醫療等板塊都表現較好,個股及板塊在上漲過程中累計了一定的回調風險。

        無論A股,還是港股,未來整體下行空間有限。短期回調風險的釋放給了之前還未深度參與到市場的投資人一個重新買入的機會。在當前市場面臨不確定性以及震蕩加劇的情況下,遵循尋找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好公司是獲取長期超額收益最優選擇。具體行業板塊來看,我們將持續關注包括以內需消費為主的經濟復蘇方向、以5G、半導體、消費電子為核心的新經濟龍頭型公司。

        展望后市,短期中美關系升級,提高了市場的不確定性,降低了風險偏好,但是貨幣信用雙寬背景,國內政策發力,內需逐步好轉,經濟活動修復,不改變市場震蕩上行趨勢。配置方向上優選內需方向,如與內需相關的新老基建、科技類和可選消費等。

        本周持續權益基金發行潮

        實際上,后續還有不少優質基金經理的權益基金在路上。

        比如一些知名基金經理后續都有產品出爐,如信達澳銀的馮明遠新基金明日發行;如銀華基金的劉輝、博時基金的葛晨、南方基金的茅煒和王博、大成基金劉旭等也有新產品發行。若近期市場持續回暖,可能這些基金也會有較好的募集表現。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