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著假期,盼望著明天,盼望長大的童年……”眨眼間,長大的我們只能在記憶中遙望童年,懷念那快樂又青澀的時光。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讓我們跟隨世界各地的華裔兒童,倘游在他們稚嫩的文字和童真的繪畫作品中,一起回到色彩斑斕的童年。
糖果與咖啡
夏啟航(15歲)
每個人的童年都不一樣,也許會像糖果一樣甜,也許會像咖啡一樣苦。但無論怎樣,童年歲月都是值得珍視的。
夏天本是個令人開心的季節,因為可以游泳、玩水。但對我來說,記憶中小學畢業那年的夏天卻有了不一樣的色彩,本以為畢業只是換所學校,但當那天到來時,同學們都哭了。老師安慰我們說:“畢業意味著你們長大了,記得回來看看老師們,也多和老師們分享近況。”大家熱淚盈眶,頻頻點頭。
當時,數學老師帶來了隔天組織燒烤的消息,沖淡了分別的憂愁。第二天,同學們提著東西到了事先選好的燒烤地點——某座橋下的一塊空地。這里的風景雖不算優美,但卻無人打擾。老師帶來了自己家里種的番薯,男同學用磚塊搭好了灶臺……我所在的組卻總是點不著火,老師建議我們尋些細樹枝。大家到遠處找到了合適的樹枝,火是點起來了,但不一會兒,火苗就越來越小。老師看了看笑笑說:“要扇風,才能讓火旺起來。”
心急的我發現番薯總是不熟,就直接將其丟進火里。老師一邊告訴我“心急是吃不了熱豆腐的”,一邊幫我把番薯夾出來放在火上重新烤。
聞著番薯的香味,吃著美味的番薯,大家暢談著美好的未來。那時的我們真希望時間永遠停留在那一刻。
(寄自丹麥)
疫情期間的音樂會
宋怡霖(13歲)
因為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是不尋常的。在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和媽媽有幸被美中華人音樂家協會邀請,與眾多音樂家一起錄制了一場線上音樂會,以此來表達大家的愛心。這場音樂會于5月2日在線上進行直播,當我看到自己和媽媽的表演時,心里別提有多自豪了。
我和媽媽演奏的是一首由俄羅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創作的《野蜂飛舞》。在錄制前,我們需換好衣服、化好妝,檢查長笛的狀況,隨后是熱身練習。開始錄制后,先是試錄。雖然演奏很順利,但追求完美的媽媽說我有一個樂句沒能一口氣演奏完。我們便錄了第二次,由于我的情緒緊張,只好再次重錄。這一次,我控制好氣息,一口氣演奏下來。正當我得意時,媽媽卻鼓勵我說:“想不想試試更高難度的?”我驚訝地看著媽媽說:“要不咱試試!”伴奏響起,我馬上進入了狀態,感覺手指像飛起來一樣,整個演奏狀態像是坐了一趟過山車!讓我們高興的是,這次演奏一氣呵成,十分完美。讓我們更欣慰的是,在疫情期間,我和媽媽能做這么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通過藝術鼓勵大家。
(寄自美國)
兒童節的禮物
戴昊哲(12歲)
對于小朋友們來說,“六一”兒童節是他們最期待的節日之一。因為在這一天,他們不僅能隨心所欲地玩耍,還能收到父母精心準備的禮物。
在我的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是我上小學一年級時的那個“六一”兒童節。兒童節當天一大早,老師就告訴我們,在學校操場上有各種各樣的禮物和美食,大家可以隨便挑選。同學們一聽到這個消息,便像脫韁的野馬一樣向操場飛奔而去。
到操場后,我拉著小伙伴邊看邊想要選什么禮物。最終,我們倆選了溜溜球和外殼像手雷的汽水。學著電視劇里扔手雷的情節,我們向對方扔起了汽水。雖然這個游戲非常簡單,但是和好朋友在一起玩,我感到特別高興。就這樣,在嘻嘻哈哈中度過了我們的兒童節。
晚上的節目也不少,在教室看老師給我們放的電影,到食堂吃牛奶加餅干的宵夜……睡前在日記本上記錄當天心情的那一刻,我至今記得。
這就是我印象最深的兒童節趣事,你們的呢?
(寄自西班牙)
我是魔術師
鄺子淇(7歲)
討厭的病毒擋住了我出門玩的腳步,可是,我才不怕呢!因為在家里的日子,我變成了小小魔術師。我把棒棒糖變成了孫悟空,把雞蛋變成了俄羅斯小娃娃,給玉米粒穿上了婚紗,每天都用不同的水果做出美麗的冰激凌。爸爸媽媽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我也可以通過視頻和老師、同學見面。讓我更開心的是,我懂得了牛奶的營養價值,學會了用我的畫筆繪出我多彩的生活。
(寄自荷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