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長安汽車今年手握定增60億元資金 欲奪國產車頭把交椅

        證券日報 2020-05-29 09:06:00

        5月21日,長安汽車先是公告60億元的定增方案獲得中國兵裝集團批準,再是完成了長安標致雪鐵龍汽車有限公司的工商變更登記,這標志著這筆16.3億元股權轉讓完成,長安汽車完成的這兩件大事,堪稱神速。

        “60億元定增獲批,斬斷多年虧損漏洞。雖然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但集中在一天內公布,就變得有意思了。”聊起長安汽車最近的一波操作,《每日侃車》創始人、資深汽車評論員張晶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長安汽車手里一下就多出了近80億元,這是要搞事情啊!”張晶說,根據長安汽車一貫的風格,肯定會向自主品牌發力,今年的國產車江湖有得看了。

        張晶的預測不是空穴來風。2018年長安汽車啟動“第三次創業”時曾立下宏偉目標:2020年,目標銷量400萬輛,市占率12.7%。其中,自主品牌銷量246萬輛,成為國內第一、全球第十二;新能源車銷量35萬輛。

        目標已進入兌現之年,長安汽車壓力倍增。

        長安汽車在自主品牌上的發力其實早有布局。事實上,長安汽車的自主品牌板塊在2019年第四季度已實現扭虧,在2020年長安推出引力系列的首款產品UNI-T后,進一步延續其逆勢復蘇的態勢。2020年一季報顯示,長安汽車凈利潤同比增長130.10%,市占率升至8.3%,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3個百分點。

        另外,長安汽車此次定增投向分別是:1.合肥長安汽車有限公司調整升級項目;2.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H系列五期、NE1系列一期發動機生產能力建設項目;3.碰撞試驗室能力升級建設項目;4.CD569生產線建設項目;5.補充流動資金。可見長安汽車在自主品牌上的發力會越來越猛。

        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未來,長安汽車的資金將主要用在引進高精尖人才,加大研發投入,力爭2025年在智能化領域、新能源領域實現新的突破,而這些目標的達成需要充裕的資金作為基礎和保障。

        張晶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傳統燃油車方面,長安汽車自主研發的藍鯨動力平臺比較有優勢,藍鯨NE動力平臺的熱效率躋身國際領先水平。目前長安汽車燃油車型覆蓋了市場面所有級別的轎車、SUV、轎跑SUV等品類,也獲得了不錯的銷量。

        “但相比之下,長安汽車在新能源方面的步伐走得比較穩健,目前在售的電動和PHEV車型雖然也不少,但缺乏真正走量的產品。”張晶告訴記者。

        而上述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則表示,未來兩年長安汽車將完成1個整車控制系統平臺、3個電池平臺和3個電驅平臺的打造。每年都會有新的EV或PHEV產品推出,把握住國家新能源的總體發展趨勢。

        長安汽車的計劃是,加快產業鏈、芯片、軟件、車聯網、自動駕駛技術等領域的布局。到2025年長安汽車產品車載功能將實現100%語音控制,L4級無人駕駛量產,打造5000人規模智能化開發團隊,軟件開發人員3000人(占比60%)。

        張晶預測,今年長安汽車動作頻頻,乘用車有望超越長城汽車取得自主品牌第二的位置,吉利集團保持第一的可能性居多。(許焱雄)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