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制造中心南有珠三角,北有山東青島,“區域競爭”十分激烈,家電行業的“南方之爭”也是經常被提及的熱門話題。
5月28日晚,海信集團混改落地,在美的、格力、海爾、TCL、創維等同類家電企業中,也是最后一個成為非國有控股企業的家電龍頭。
國內家電市場競爭格局,從地域上來講,北方是山東青島,聚集著海信、海爾、澳柯瑪。南方則主要是廣東,擁有美的集團、格力電器兩大企業。近些年,家電行業重心往南方傾斜,美的集團、格力電器市值均超過3000億。
業內人士分析,家電行業格局的變遷中,企業體制是一重要因素,國企在完全競爭的家電市場中處于不利地位。單就青島的國企來說,雙星、海信混改已落地,海爾“人單合一”組織變革成果越來越明顯,澳柯瑪混改也已提上日程,這波國企混改浪潮能否讓山東的家電企業再次輝煌?
海信混改啟動
5月28日晚,海信視像、海信家電通過滬、深、港三地交易所同時公告:海信集團旗下海信電子控股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獲批。公告顯示,兩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海信電子控股將通過公開掛牌方式,增發4150萬股,約占17.2%股權比例,引入戰略投資者。混改完成后,國有股比例將下降約5個百分點,海信電子控股也將由此成為非國有控股企業。
29日,海信視像上漲7.2%,海信家電漲停,資本市場認可了海信集團的混改。
海信集團此次混改主體為旗下最大的二級子公司海信電子控股。海信電子控股是海信視像的控股股東,并通過海信空調控股海信家電。海信家電和海信視像的實控人為青島市國資委,而此次混改后,兩公司均變為無實控人,增資擴股后,海信電子控股的股權結構進一步分散,無任何單一股東或存在一致行動人的股東合計可以控制海信電子控股超過30%表決權。
天眼查股權穿透顯示,海信電子控股的最大股東為自然人群體,持有40.12%股份,為第一大股東,海信集團持有29.26%股份。此次引入戰投后,海信集團持股比將降至26.79%,170名自然人持股比為33.71%,戰投持有17.2%。
記者獲悉,海信電子控股公司成立于2001年,當年青島主政者通過該公司對海信骨干員工實施股權激勵,且政府初衷是“股份終身持有”,但股改之初周厚健等高管設計了“人在股在、股隨崗變、離崗退股、循環激勵”的16字股權激勵原則。也就是說,高管和員工有股份所有權和收益權,但沒有支配權,離職后股份轉讓給后來人。這樣,讓企業激勵員工的股權永遠留在崗位上,在有效激勵在崗骨干員工的同時,避免了激勵性股份終身制和私有化。
南北家電集群對抗格局
家電行業內經常把珠三角的格力電器、美的集團與海信相比。就資本市場表現來說,整體上市的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的市值和業績更亮眼。
業內人士分析,當前中國家電產業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超出了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
而是成為產業鏈、產業集群以及政府配套服務能力的競爭。
中國家電制造中心南有珠三角,北有山東青島,“區域競爭”十分激烈,家電行業的“南方之爭”也是經常被提及的熱門話題。近些年,北方的家電企業不如珠三角的企業亮眼。當然,這有海信、海爾都非整體上市的原因。
作為中國家電制造的高地,青島市委市政府政府已明確提出,要抓住傳統家電到智能家電,智能產品到智能生態的時間窗口,集中力量培育打造智能家電產業集群等4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海信此次混改,不僅有利于海信電子控股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建立更加市場化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靈活的市場機制,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也有利于青島進一步壯大智能家電制造產業集群,在激烈的區域競爭和城市競爭中勝出。
對標同行業股權結構,美的、海爾、TCL、創維等同類企業均為非國有控股企業,格力電器作為本輪國企混改的典范,已于今年年初全部完成混改,高瓴資本通過珠海明駿受讓格力電器15%股權成為控股股東,珠海市國資委僅持股3%,成為非國有控股企業。
單單對海信來說,“混改完成引入戰投之后,海信視像和海信家電不再是一個國有控股公司。家電行業本身就是市場競爭的行業,家電企業在競爭過程中不會有政府的扶持政策。很多大型的家電企業也完成了改革,比如TCL原來是國有企業,早已變為私人企業。”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對證券時報表示,此舉是的海信混改的關鍵一步,民間資本將占有更多股份,對公司來說,可以減少行政干預,有利于市場化的競爭。
梁振鵬還認為,“市場化的行業要有市場化的企業來運作,此舉有利于海信激發活力。”在家電行業龍頭企業中,海信幾乎是最后一個啟動混改的,但還有后來者。海信混改后,家電行業的市場化進程可能會更快,康佳、長虹還是國企,可能會推動它們加快混改步伐。
海信集團一名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坦言,南方的家電企業更加靈活,尤其是格力電器的混改,給海信帶來很大壓力,而公司此次混改將會進一步激發企業、人員的活力,對抗行業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青島市的“五朵金花”,澳柯瑪也在混改名單之列。
“套系化”產品競爭
目前家電企業的競爭已經不再是單一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套系化”產品、生態集群之間的碰撞。
海信不是整體上市,其實,總體資產規模很大,2019年,海信集團營業收入和利潤同比雙增長,實現營業收入1268.6億元,其中利潤79.3億元,同比增長24.17%。海信集團旗下除了彩電、家電,還有商顯、通信、醫療器械,等等。
梁振鵬分析,家電產業不再是單一賣硬件產品,不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賣硬件、軟件、系統、應用等。還有軟件內容服務,后期運營也可以產生利潤,比如電視軟件后期的運營。智能家居則是通過向消費者提供一攬子方案,也就是家電的“套系化”銷售,包括彩電、空調、廚電設備等等,這也是智能家居的一種形式。
海信目前的情況,離海爾、美的還是有差距,但還是有空間的。梁振鵬認為,“比如,海信視像和海信家電產品不同,兩個公司運作比較獨立。未來在集團主導下,多個產品線、子公司互動,形成合力,給消費者提供各種各樣的產品線,可以提升客單價,也給消費者提供智能化體驗。”
5月份在青島舉辦的全球創投風投網絡大會上,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就介紹了公司的家電生態,海爾智家在上海的001號體驗中心客單價為24萬。這里面的單個產品很難可以賣到24萬,但很多產品集中在一起提供一個場景體驗,人們就愿意為此付費。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5G和AIoT技術的快速發展,家電行業正迎來技術革新帶來的新一輪升級換代紅利。“單一規模化”到“高質量化”,從傳統家電向智慧家庭生態的切換,會帶來一個巨大的超過萬億市場規模的蛋糕。海信、美的、海爾等家電巨頭都在瞄準這一紅利展開爭奪,華為、阿里、小米等互聯網企業也斜刺里殺出加入戰場。
值得注意的是,海信是中國家電頭部企業中唯一個在黑電和白電領域同時具有強大實力的企業。此次混改,將使海信在體制機制上與傳統家電巨頭和新型互聯網企業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展開爭奪。
山東國企混改正當時
海信的混改只是青島以及山東國企混改浪潮中的一朵較大的“浪花”。
早在2019年8月22日,青島市國資委發布了《青島市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招商項目書》(簡稱《項目書》),共涉及項目109個。包括市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24個市屬企業集團,包括雙星集團、海信集團、青島啤酒集團、澳柯瑪集團、青島港集團。此外,華通資本、青島國投、青島城投等龍頭企業均位列其中。
而雙星集團是第一個吃下混改螃蟹的,青島市國資委將持有的雙星集團全部股權劃轉至青島城投持有。在海信的混改中,在海信電子控股增資擴股完成后,青島市國資委將持有海信集團股份劃轉至青島華通持有。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中已明確表示,“對于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積極引入其他國有資本或各類非國有資本實現股權多元化,國有資本可以絕對控股、相對控股,也可以參股”。
就在5月28日,青島市國資委在自己的官方微信上發布信息,中共青島市委辦公廳、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25日印發《關于深化市屬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見》的通知,意見指出,分類分層確定市屬國有資本持股水平,將由市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22家國有獨資企業,劃分為競爭類、投資類、功能類和公益類四大類別,除已列入市屬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的企業保持國有獨資體制外,其他企業分類分層推進混改。投資類、功能類、公益類企業在集團層面保持國有控股地位。競爭類企業混改后繼續保持國有資本控制力,按照“可控、可參”原則,“一企一策”制定競爭類企業混改方案。對于市屬企業集團下屬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宜控則控、宜參則參。
對于身為中國第一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實驗區的國資大省山東來說,正在著力推進國企混改,而破局之初就已經把浪潮、山東黃金、海信作為先行試點的三大典型。
山東省兩會期間,山東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斌也表示,2020年山東省國資委將深入實施省屬企業混改三年行動計劃。“一對一”落實國企混改方案,以更大力度、在更廣范圍推進混改,年內力爭3-5戶省屬一級企業混改取得實質性進展,為實現2021年省屬企業混改戶數和資產占比達到“雙75%”目標打下基礎。(李師勝)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