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沖擊下小微企業融資困境進一步凸顯 多政策加大對小微企業扶持

        金融時報 2020-06-08 14:28:05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數量眾多的小微企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生產經營甚至生存發展遭遇嚴峻考驗。在小微企業面臨的一系列困境中,融資難的老問題在疫情影響下進一步凸顯。為緩解當前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保住千萬個市場主體,金融管理部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金融扶持措施,幫助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資本市場是優化資源配置的樞紐,是企業實現直接融資的平臺,是有效支持實體經濟運轉的重要渠道。在金融業千方百計加強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過程中,應當進一步有效發揮資本市場樞紐作用,不失時機深化改革,加大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力度。

        一、疫情沖擊下小微企業融資困境進一步凸顯

        小微企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我國小微企業數量達到8000多萬家,包括2000多萬法人和6000多萬的個體工商戶。從在我國經濟中的作用看,小微企業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70%左右的專利發明權,60%以上的GDP,以及50%以上的稅收。可以看出,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社會中最重要的市場主體,是穩就業穩增長的重要力量。

        由于經營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加之信息不對稱、轉型升級難等因素,大部分小微企業在經濟增速下降的背景下,本就面臨經營發展上的諸多困境,融資難與融資貴的矛盾一直存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無異于雪上加霜,給小微企業發展造成了嚴重沖擊,在收入減少、成本剛性的雙重擠壓下,小微企業的脆弱性更加顯現,資金鏈條緊張以及融資能力弱成為眾多小微企業的生存“枷鎖”。

        近期一些調研數據,從不同側面反映出在經濟社會秩序逐步恢復過程中,小微企業依然面臨不小的挑戰。某股份制銀行的調研顯示,當前小微企業在經營、供需、融資等多方面面臨困難,其中在融資方面,要求及時還款和融資成本高成為半數受訪企業的主要壓力來源。另有機構調研結果顯示,在疫情沖擊下,小微企業融資缺口較大,僅有2.4%小微經營者的資金需求通過融資獲得滿足,有約八成的小微企業面臨資金缺口。

        為幫助眾多小微企業擺脫疫情沖擊造成的困境,從年初至今,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繼出臺,包括減稅降費、貸款應延盡延、增加普惠貸款、降低房屋租金和融資成本等。這些扶助措施旨在提高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能力,幫扶小企業渡過難關。

        在這些政策中,提高資金可得性并降低融資成本的金融舉措,受到社會各方廣泛關注。以貨幣政策工具為例,繼前期推出抗疫專項再貸款和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之后,近期,人民銀行根據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又新創設兩個貨幣政策工具,即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以確保資金“直達”小微企業。在一定激勵約束機制作用下,這兩個創新工具能夠撬動更多資金在短期內流向小微企業,助力實現保市場主體保就業的政策最終目標。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已經取得積極成效,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等工作在加快有序推進,但新冠疫情在全球依然持續蔓延,對我國經濟影響較大。隨著各項金融扶持政策的落實到位,小微企業困境有望逐漸紓解,融資難的老問題也會得到一定化解。當然,在顯著增加小微企業低成本貸款的同時,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融資支持作用應進一步有效發揮。也就是說,在增加小微企業間接融資規模同時,直接融資的比重也要不斷提升。

        二、多層次資本市場是支持小微企業的重要平臺

        近年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斷完善,有力地支持了經濟社會發展。其中,債券市場形成了銀行間債市、交易所債市和商業銀行柜臺三個子市場在內的市場體系。多層次股權市場則已經包括主板、科創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以及私募股權市場等層次豐富的體系。在支持小微企業功能發揮上,多層次資本市體系通過市場化配置和風險定價機制,為處于不同階段、屬于不同類型的小微企業,提供債券、股權等多樣化多渠道直接融資,引導大量社會資金流向小微企業。

        首先,債券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各項功能發揮良好,直接和間接支持小微企業實現融資。我國債券市場托管余額已經達到104萬億元,規模居全球第二。其中,公司信用類債券托管余額為24.4萬億元,成為我國債券市場第一大品種,是實體企業除了貸款外獲得資金的第二大渠道。公司信用類債券的產品不斷豐富,不少創新債券品種直接服務于中小微企業,比如小微企業債、創新創業債、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等。

        在債券市場為中小微企業直接提供融資外,金融機構還通過發行債券補充資本或發行專項金融債,大幅提升服務小微企業的能力。一方面,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提高了資本充足率,增強了發放小微企業貸款的能力。另一方面,近年來商業銀行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的規模不斷增加,今年政策引導目標是發行3000億元,能夠有效增加小微企業貸款發放量,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這兩個方面都是債券市場間接支持小微企業的具體體現。

        其次,數量眾多的優質中小微企業通過在場內證券市場上市或掛牌進行融資,實現跨越式發展。從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建立至今,我國證券市場走過三十年發展歷程,場內市場也已經形成了包括主板、科創板、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在內的層次分明的板塊體系,成為眾多中小企業發行新股、增發股票、發行可轉債等進行融資的重要渠道。2019年開板的科創板,為科技創新企業構建了新的資本平臺,開板當年就有70家科創型公司完成上市,募集資金達到824億元。成立于2009年的創業板,是服務中小科技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的平臺。至2019年10月底,成立十年的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近800家,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兩成,其中超過九成屬于高新技術企業,累計實現股權融資約7500億元。被稱為新三板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高峰時掛牌企業數量超過萬家,中小微企業占比超過90%,至今已有超過6500家掛牌公司完成上萬次股票發行,融資金額超過5000億元。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多層次場內證券市場為大量中小微企業提供了融資支持,通過市場化資源有效配置,助力中小企業實現了騰飛發展。

        再次,區域性股權市場在培育孵化中小微企業,為小微企業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塔基”,區域性股權市場在經過前期規范整頓之后,近年來發展定位和角色已經明確,成為服務所在省級行政區域內中小微企業的私募股權市場,為數量龐大的小微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統計顯示,目前全國34家區域性股權市場有超過3萬家掛牌企業,10萬余家展示企業,累計融資超過1萬多億元。

        最后,包括創業投資在內的私募股權投資,在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知名互聯網公司、新興創業企業以及更多尚處于成長期甚至初創期的小微企業,其背后大都有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的身影,并且往往能得到股權投資方在管理、戰略、模式、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各種支持。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私募基金累計投資于境內項目數量超過11萬個,為實體經濟形成近7萬億元股權資本金。

        三、加大資本市場支持小微企業力度的政策建議

        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考驗著我國小微企業的韌性和潛力,也成為檢驗我國金融體系服務小微企業質效的一道加試題。為做好這道加試題,除了一系列短期救助舉措外,一些著眼長遠的政策應該同步推進。資本市場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市場活力,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提高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效率。

        一是要進一步加快債券市場發展,加強市場制度建設,彌補債券市場發展的各項“短板”。首先要穩步擴大債券市場規模,增加公司信用類債券的凈融資額,擴大債市對企業的融資支持。其次要創新豐富債券品種,優化適合小微企業的債券產品序列,進一步發揮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工具支持作用,發展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推廣可轉換公司債非公開發行。再次要加強債券市場制度建設,統一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披標準,完善違約處置機制,發展高收益債券市場,加強信用評級機構統一管理,統籌監管重要金融基礎設施,推進債券市場互聯互通。

        二是要以注冊制改革為突破口,深化多層次股權市場改革,夯實股票市場各項基礎制度。注冊制是當前資本市場改革的總綱,在科創板注冊制增量改革的基礎上,創業板注冊制改革試點正在啟動,其他存量市場的復制推廣也應加快推進。增強資本市場活力,放松和取消一些不適應市場發展的制度障礙,完善發行、交易、退市等基礎性制度,引導更多長期資金進入市。以新證券法施行為契機,完善市場法治建設,加強投資者保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嚴懲違法違規行為,凈化市場生態環境。加快深化新三板各項改革,優化其發行融資制度,健全多層次市場體系。

        三是要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創新試點,完善私募股權投資各項制度,壯大培育小微企業發展的市場力量。取消限制區域性股權市場發展的一些規章制度,修改包括交易、融資、投資者等方面的相關規定,推動開展制度和業務試點創新。落實地方政府等對區域性股權市場發展的各項支持制度,發揮政策綜合運用平臺作用,提升區域性股權市場對小微企業的綜合服務能力。解決私募股權投資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加快修訂出臺相關法律條例和管理辦法,推進稅收制度改革,打通私募股權投資與各種長期資金的對接渠道,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博士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