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可以幫華為造手機和基站嗎?其實是披著‘韓國皮’的美企

        中國經(jīng)營報 2020-06-19 14:56:34

        有些消息,總是空穴來風。

        6月12日的時候,國外知名數(shù)碼科技媒體“PhoneArena”率先報道表示,三星與華為正在進行一項對雙方都有益處的交易,具體來說就是,三星將為華為的5G基站制造并提供先進的芯片,而作為回饋的是,華為將把部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讓給三星。

        這篇報道中還透露,華為已經(jīng)簽訂了60萬個5G基站的交付合同,而這些芯片此前正是由臺積電代工的。“對于華為來說,電信業(yè)務比手機更為重要。”

        這個消息一出,還是給華為和三星帶來不少熱度。實際上,由于美國持續(xù)施壓,華為一直過得不太好。而由于疫情的蔓延,如果三星真的能同華為“互利共贏”的話,看起來似乎不錯,但是,這件事真的行得通嗎?

        三星緣何可能成為華為“救星”?

        “三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緩解華為的燃眉之急。”5G通信業(yè)內(nèi)人士洪逸舟向筆者這樣表示。

        按照洪逸舟的介紹,這個事情他也聽說了,但是在他看來,這個事情可能性不大,而且即使是真的,也不算是互惠互利,畢竟手機市場就不是說讓就讓的。

        這件事的導火索恐怕還要從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的兩條舉措說起。當時,美國商務部宣布繼續(xù)延長華為的供貨臨時許可證90天至8月14日,另外,升級對華為芯片的管制,發(fā)布對華為的出口禁令,要求使用美國晶片制造設備的外國企業(yè),供貨之前必須先取得出口許可證。

        這對于華為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這次美國的禁令主要是針對華為的芯片供應商臺積電,這家臺企是目前芯片制造技術最強的企業(yè),包攬了全球50%的芯片訂單,包括蘋果、華為等廠商的芯片全部是臺積電代工的。

        在技術上,臺積電也是最快進入7nm和5nm的芯片代工企業(yè)。5nm主要是手機芯片,7nm則是5G基站芯片。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家企業(yè)主要采用的就是美國方面的技術及設備。

        以2019年為例,華為海思是臺積電第二大客戶,占其總營收的14%,蘋果則為臺積電的第一大客戶,總營收占比23%。根據(jù)天眼查數(shù)據(jù)顯示,深圳海思是華為旗下2004年成立的半導體研發(fā)制造商。華為P系列和Mate系列手機幾乎都是使用由臺積電代工的麒麟芯片。

        畢竟在芯片技術方面,國內(nèi)技術同美國方面還有較大的差距。此前,美國發(fā)布禁令以后,國內(nèi)芯片廠商中芯國際股價曾一度飆升,但是,中芯國際14nm產(chǎn)品出貨量很少,12nm產(chǎn)品仍處于客戶導入階段,至于7nm產(chǎn)品則還處于客戶產(chǎn)品認證期。

        2017年,臺積電前董事長、CEO張忠謀就曾經(jīng)表示,大陸的同行可能還需好幾年時間才有機會達到臺積電的技術門檻,一部分的原因在于,沒有人會出售自己所擁有的領先技術。

        很明顯,大陸芯片廠商目前還不能滿足華為的需求。即便短期內(nèi)技術有突破,還要考慮到產(chǎn)品良率問題。

        “除了臺積電,也只剩下三星了。”

        2017年的時候,三星就已經(jīng)超過英特爾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芯片供應商。目前,三星僅次于臺積電,是世界第二大晶圓代工廠,這也就意味著三星擁有著從芯片研發(fā)到終端產(chǎn)品的全產(chǎn)業(yè)鏈布局。這同華為如今的策略是差不多的,但現(xiàn)實卻是,華為還需要時間。

        尤其到了今年,隨著5G技術的應用,尖端半導體芯片的制程工藝開始從7nm過渡到5nm。5月的時候,三星就宣布了將在韓國平澤市建立一個專門進行5nm EUV光刻制程工藝的芯片工廠,預計在2021年下半年建成投產(chǎn)。

        那么,三星真能幫華為造手機、造基站嗎?

        披著“韓國皮”的美企

        “開玩笑。”洪逸舟這樣對筆者表示。

        “必須要意識到的一件事情就是,三星其實是披著‘韓國皮’的美企。”

        實際上,類似于三星幫華為造芯片的新聞早在5月底就曾經(jīng)被報道過。當時,臺灣經(jīng)濟日報報道稱,華為正在試圖說服三星及臺積電,為其打造采用非美系設備的先進制程生產(chǎn)線,還透露,三星已有一條7nm采用非美系設備的產(chǎn)線正在為華為旗下海思試產(chǎn)。

        但是,從三星的股權結構來看,這不是一家單純的美國企業(yè)。三星的股權由普通股和優(yōu)先股組成。其中,普通股外國投資者占比高達55%,而這當中80%以上的股份是由美國投資機構所持有,比如華爾街花旗、摩根大通等,大股東和關聯(lián)企業(yè)持股比例是21%,韓國境內(nèi)機構投資者的持股比例為19%。

        至于在優(yōu)先股當中,89%是由外國投資者持有,韓國境內(nèi)投資者以及大股東只持有10.2%。

        雖然說外國投資者只是享有利潤分配權,三星決策權仍然掌握在韓國李家人手中,但“如果真要替華為造芯片,三星很難不考慮美國投資人的態(tài)度”。洪逸舟還補充道:“今天美國政府可以對臺積電這樣,要求臺積電在美建廠,或許也會用同樣的手段來要求三星,以達到制裁華為的目的。”

        另外,三星智能手機市場同華為本身就存在巨大差異。2019年,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銷售份額大約只占其全球市場份額的1%,而要知道的是,從2011年開始,三星就已經(jīng)一直穩(wěn)居全球第一大手機廠商的寶座。根據(jù)市場調(diào)研機構counterpoint的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三星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9億部,超過華為6000萬部。

        而且,與三星不同的是,華為主要手機市場就是在國內(nèi)。根據(jù)華為2019年財報數(shù)據(jù)顯示,華為消費者業(yè)務收入達4673億元,占其總營收的54.4%。對比華為2018年的數(shù)據(jù)來看,去年華為“賣手機”對總收入的增長貢獻占比高達約86%。從市場分布來說,去年華為中國市場營收占總營收的59%。

        如果再考慮到華為近年來持續(xù)增長超過千億元的研發(fā)費用,華為消費者業(yè)務營收的增長和支持就顯得至關重要。

        “三星本來就基本放棄中國市場了,海外市場也不需要華為來讓。還有,市場也不是你說讓就能讓的,還是要消費者來自我選擇。”洪逸舟這樣表述。

        從中國消費者角度來看,根據(jù)2017年中國顧客滿意度指數(shù)(C-CSI)品牌排名的數(shù)據(jù)來看,華為就已經(jīng)超越蘋果,成為手機行業(yè)滿意度第一,三星僅位居第四位。

        通信行業(yè)人士陳邁(化名)還補充了一個有趣的細節(jié),這件事是在今年6月12日傳出來的,而6月8日的時候,三星“太子”李在镕被檢方傳訊,韓國檢方提出羈押申請,而在6月9日的時候,韓國法院駁回檢方羈押請求,李在镕被釋放。

        就在這樣一個時間點,傳出這樣的消息,是否在透露著什么?

        “靠人不如靠己,華為和國內(nèi)廠商可能還要靠自己。”洪逸舟這樣表示。

        華為能否絕處逢生,且拭目以待吧。

        (荀詩林)

        關鍵詞: 三星 華為 韓國皮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

        最新推薦